比茲利與澳工黨領袖職務之爭待分曉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澳洲訊】工黨重量級人物比茲利可算是政界名門之後。他的父親曾長期擔任國會議員,並擔任過懷特姆工党政府的部長。比茲利在一歲時就隨其父去過坎培拉,在後來經常性的坎培拉之行中,還是孩童的比茲利常和祁連一起玩。祁連的父親同樣也是懷特姆工党政府中的部長。今年54歲的比茲利在其至今為止的政治生涯中,曾有過兩次在全國大選中失敗的經歷。

祁連在工黨2001年大選失敗後接替比茲利擔任了工党領袖。但祁連領導下的工黨在數次民意測驗中,一直未能取得進展。今年6月,比茲利曾向祁連發起挑戰。但最後以失敗告終。有消息說,比茲利向祁連發起領袖職位挑戰的原因是,當時很多工党國會議員都很擔心,在下一次大選中他們會失去他們的國會議員席位。前聯邦總理霍克在今年6月比茲利與祁連的競爭中,公開支持比茲利。霍克一直認為,比茲利有一天會成為澳洲總理。

比茲利在進入聯邦國會之前曾在大學擔任了3年教師。1980年比茲利當選為聯邦國會議員。1983年霍克當選為澳大利亞聯邦總理後,比茲利隨即進入了聯邦內閣。幾年後,他被提升為國防部長,並一直擔任此職至1990年。在霍克以及後來的基廷內閣中,比茲利曾擔任過交通部長、通訊部長、就業及教育訓練部長、金融部長等高級內閣職務。

在霍克和基廷爭奪工党領袖職務的競爭中,比茲利一直支持霍克。後來,儘管他知道基廷已獲得工黨內部多數人的支持,他仍然是霍克忠實的支持者。

1996年基廷敗選後,比茲利在毫無競爭的情況下擔任了工党領袖。在1998年的聯邦大選中,工黨儘管落敗,但卻贏回了很多在前一次大選中失去的席位。有分析人士說,工黨取得的這一成果和政府推行消費稅政策有關。但無論如何,比茲利通過1998年的大選,鞏固了他在工黨內的領導地位。2001年的大選對於比茲利來說,確實是一個帶領工黨贏回執政權的好機會。但最後由於政府大肆宣傳Tampa 事件以及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比茲利領導的工党再次失敗。

針對這次工黨內部的領袖職位之爭,有些分析人士,比茲利可說是工黨內最容易為全國知曉的人物,也是工黨內最有經驗的聯邦部長。但也有人士認為,比茲利可能會被看成是一位昔日政治家,而這種看法無疑會對工黨造成不好的影響。

比茲利在西澳大學完成了碩士學位的課程。此後,他獲得了Rhodes獎學金,並去了英國的牛津大學深造。一般來說,在澳洲政界人士中,他的知識份子背景應可算是比較少見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教育部長讓步希望議會通過大學改革方案
澳聯邦警察突襲人口走私嫌犯住宅
維省警察致力終止黑社會的殘殺
澳洲工党領袖祈連宣佈辭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