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能否以史為鑑

曾慧燕 (亞洲時報在線)

標籤:

【大紀元12月4日訊】首都師範大學齊世榮教授和南京大學錢乘旦教授,於11月24日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講解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會最近一次定時進行集體學習,集體學習主題為《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

是次講解論及9個國家近代以後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及國家興衰的經驗、教訓。這9個國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前蘇聯、美國。其中,除前蘇聯外,都是資本主義國家。

整個講課歷時90分鐘,課後問答20分鐘,到底政治局委員們領略了甚麼,由於事涉國家機密,錢教授不允透露,但大抵與西方社會近代民主發展歷程有關。

錢教授事後在接受《瞭望東方》訪問時,談及這9個國家強弱興衰的背後原因時稱:“我們非常強調制度的創新。 從制度創新來說,重商主義、工業革命是一種經濟革命,也是制度上的。蘇聯搞計劃經濟,也是一種制度創新。

“政治方面也是這樣。民族國家提倡中央集權就是制度創新。英國和法國也都是有制度創新的,當然做法不同。美國的政治制度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我們從這些國家的發展史上應該學到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時候都要站在時代前列,跟進時代潮流。如果跟不上了,就一定會掉下去。”
錢教授又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時談及,9個國家中一些小的國家會較少談及,一些重要的國家則會談得多一些。他又稱其中英國肯定是比較重要的,它的改革肯定要涉及,但是法國是透過革命來完成現代化的,他們同樣也談及。

錢教授介紹的9個國家,政治改革歷史各不相同,大概可以按是否由民眾自發改革和是否涉及流血而分為四大類。亞洲時報在線整理資料如下:

英國算第一類,民主進程經由民眾自發不流血革命。最早淵源可追溯到1215年英國貴族發動的大憲章運動,對英國政制發展意義深遠。當時,貴族利用國王約翰在外交內政上的弱勢,強迫他下放權力,簽定長達六十三條的《自由大憲章》。文件規定,國王未經領主代表會議同意,不得徵稅,不得增加貢賦,不得逮捕監禁領主併剝奪他們的土地。其後歷任英王每每企圖翻案,最終觸發十七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1649年宣佈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政變確定了君主立憲制,慢慢發展成現在的民主國家。由於1668年的政變沒有釀成大規模內戰,所以又稱“不流血革命”或“光榮革命”。

葡萄牙的民主跟英國一樣,經由不流血革命確立。葡萄牙民眾在1910年10月5日推翻帝制,成立第一共和國。然而這個共和國一直被法西斯獨裁政權統治,至 1974年被一批葡萄中下級軍官發動不流血“石竹花革命”推翻為止。葡萄牙1975年首個民選議會誕生,1976年成立首個民選國會,第一名民選總統恩尼斯於同年6月27日上任。恩尼斯軍人出身,曾澳門出任職級不高的理民官。第一名非軍人出身總統則在1986年當選。

法國經過屢次民眾推動的武裝、流血革命才發展至現今的民主國家,算民眾自發而流血爭取的第二類典型。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國。其後拿破崙在1799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1851年第一、第二共和國分別成立。1871年3月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遭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三共和國於1871年成立,至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時覆滅。1944年6月臨時政府成立, 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

美國的民主同樣經由民眾自發推動的流血戰爭才得以確立。北美人民於1775年發起獨立戰爭,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1788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第一任總統。1812年後完全擺脫英國統治。

西班牙的民主進程又另一類,不流血,卻也非由民眾推動,而可說是由原本獨裁統治者佛朗哥安排的。20世紀有36年由佛朗哥獨裁統治。他曾廢黜王室,但後來又安排自己死後回復君主制。他在死前把政權交給女婿卡洛斯,一位王室成員、廢王之子,而其後的君主立憲其實也得佛朗哥同意。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跟西班牙相似,荷蘭的民主由外力﹝法國﹞給予,其中步向民主的路段沒有流血成分。荷蘭於16世紀開始受西班牙統治,於1568年爆發持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戰爭,西班牙於1648年承認荷蘭獨立。荷蘭在1810年被併入法國,1814年脫離其統治,翌年成立荷蘭王國,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

日本是第四類,它的民主明顯是流血後靠外力建立的。日本參與發動二次大戰,1945年戰敗投降。戰後初期,美軍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1947年5月,經美國推動,日本實施和平新憲法,由絕對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

相比之下,德國的民主進程基本同類,但過程較複雜而漫長,可說是先發生流血事件、然後由外力確立。東、西德的合併則由民眾的不流血推動促成,現代的民主德國才得以確立。1933年,民眾自發把希特勒推上台,縱容他獨裁霸權統治,並因此引發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後分別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1948年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翌年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民主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佔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徒具民主之名而行一黨專政之實。1989年,東德民眾發動示威抗議,爭取新聞、出國旅行自由,促使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最後於1990年合併。德國的民主進程是由西德第四類開始,再誘發東德第一類完成。

俄羅斯的民主進程更為複雜,當中涉及當權者引導,又有民眾力量參與,過程曾有少量流血。俄羅斯是這九個國家中唯一曾奉行社會主義的國家。沙皇王朝在1917年被推翻(即二月革命),同年十月革命使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一起加入,組成龐大的一黨專政聯邦。

1989年國會選舉中,曾見棄於執政共產黨的葉利欽憑大多數選票重返莫斯科政壇,其後更成為國會主席,激進派領袖在莫斯科及聖彼得堡也大比數進入國會。其他少數族裔的愛國份子在喬治亞、亞美尼亞地區也入選,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更宣佈獨立。為此,蘇俄唯有在一九九零年三月的時候修改憲法第六章:容許社團組織、工會或其他民間組織進入國會,打破一黨專政的局面。

當時蘇聯共產黨的總統書記戈爾巴喬夫企圖進行黨內改革,引發黨內強硬分子不滿。1991年,黨中的強硬左派分子密謀叛變,戈爾巴喬夫在克里米亞受到嚴密監視。然而這次政變卻得不到民眾支持,一次“反政變”事件反而由此而來。在葉利欽及國會倡議之下,民眾上街,軍方表態不支持左派叛變,左派人士全數被捕。葉利欽借此機會打壓共產黨,並同來訪的烏克蘭總統密議,地方包圍中央。1991年年尾,戈爾巴喬夫宣佈蘇維埃政府解體,共產黨倒台,俄羅斯從此成為民主政制國家。三年過程中,既有由上而下也有民眾自發,亦有少量流血。

縱觀九個國家的歷史、民主進程,前蘇聯跟現今中國的形勢最為相似,值得中國當權者思考。

在學習結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說:“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善於從中外歷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

觀乎這九個國家的政治發展歷史,似乎都是以逐步走向民主為大方向。不知眾政治局委員,是否有聽到這些國家的民主進程,又是否會引以為鑑? (亞洲時報在線)(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盟捐助國呼籲越南改善人權
歐安組織討論格魯吉亞問題
鮑威爾北非訪問推行反恐  鼓勵3國實現更多民主
新唐人熱點互動﹕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