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加速 環境惡化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報導) 2003年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年。但是各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環境污染隨著經濟增長的同時加速惡化。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國雖然受到薩斯病的大規模襲擊,但依然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把生產和服務遷往中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形像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但是,與此同時,在環境保護方面,中國則面臨日益嚴重的挑戰。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給水、土地和能源等各種主要的自然資源增加了巨大的壓力。

據哈佛大學亞洲季刊的報導,流經中國城市的河流,河水不能飲用、不能養魚的已經增加到75%以上。全國有六千多萬人遇到用水難的問題。

最近幾年中國官方雖然大舉推動植樹造林活動,但沙漠化的問題並沒有得到遏制。去年沙漠侵蝕的土地面積,從前年的900平方公里增加到1300平方公里。

*上海大連廈門廣州環境改善*

美國的環境保護專家、著名咨詢研究機構“外交關係學會”亞洲研究部主任易明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中國的環保情況從過去的一年來看發展很不平衡。易明說:“在某些地區,特別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大連、廈門、甚至廣州,經濟發展給環境保護提供了發展的動力。這不光是經濟因素,還有與國際社會的融合加深,當地主要領導人對環保的個人興趣等因素有關。有些地區的確在環保方面取得根本性的進展,利用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來改善環境。”

但是,易明指出,中國大部份地區的環境狀況還在繼續惡化,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那裡的人均GDP數字比較低,嚴重缺乏環保基金,政府雖然制定了很好的環保政策,搞了不少項目,但都無法落實。空氣污染、水污染都日趨嚴重。在90年代,光青海省就有2000多條河流乾涸。易明指出,這是永遠不可挽回的損失。

除了固有的環保問題以外,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還增添了一些新的環保問題。過去能源專家和環保人士大都認為,中國對地球溫度上升影響不大,因為中國在節能方面進展顯著。但是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煤碳使用量迅速增加,釋放的溫室效應氣體已經直追工業化國家。

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碳消費國,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碳所佔比例接近70%,遠遠高於日本、美國等許多發達國家。中國的煤碳消耗量每年增加10%,從八十年代以來,已經從六億噸增加到12億噸。不少專家認為,隨著中國汽車的迅速增加,中國將在十幾年內超過美國成為釋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

*中國成世界電器垃圾傾銷地*

最近幾年,中國成了全世界電器垃圾的傾銷地,給中國的環境帶來了新的污染源。據報導,全球產生的電器垃圾每年有80%被運送到亞洲,其中90%被運到中國。開始的時候,這些垃圾,主要是舊電腦多運送到廣東,但後來也擴散到其它許多省市。這些垃圾被燒掉或扔掉之後造成空氣污染,使許多兒童和民工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環境健康雜誌報導說,空氣污染與薩斯病存在正比關係,污染嚴重的地方,薩斯病發病率就比較高。

哈佛大學教授達爾﹒喬根森的研究顯示,環境污染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損失金額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約500億美元。但是世界銀行的計算顯示,這個比例更高,8%到12%之間。也就是相當於1000億美元左右。

中國這幾年為了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碳的比例而大舉開拓石油和天然氣等替代能源,先後修建了著名的“西氣東輸”千里天然氣管道,並和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但是,美國能源專家易明認為,這些努力對徹底改變中國能源結構只是杯水車薪。易明說:“西氣東輸管道和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氣儲備很難對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產生影響。西氣東輸可以改善上海等沿海地區的情況,但跟西部卻沒有關係。中國的專家也不會認為,在未來四、五十年內,中國的能源結構會有根本的改變。”

但是,易明感到高興的是,中國民間正在形成一股環保的新生力量,許多個人與非政府組織主動合作,自發行動起來,回收廢物、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做出了明顯的成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權協會:台灣人權指標顯著提昇
陳水扁指新十大建設可讓台灣躋身一流國家
匯豐推出與台港韓三地指數掛鉤保本基金
八輪智慧電動車 能360度大旋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