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地瓜

韓浩月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6日訊】前天早晨去城北取信,天氣寒冷。等公交,遲遲不來。過街天橋下邊有一個碩大的爐子,是賣烤地瓜的,總忍不住想往那邊靠一靠──人在寒冷的時候總是抵禦不了溫暖的誘惑。

買了份報紙,買了塊烤地瓜。地瓜是用了麻紙包著的──沒想到還會有這種紙,黃顏色的,很粗糙,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見,可能用這種紙比用其他的紙,隔熱效果要好。剛出爐的地瓜還是熱的很燙手,我還在想著關於這種包裝紙的事情,我覺得熱氣騰騰的地瓜必須要這樣包起來,才顯得足夠的誘人……讓我想起久遠年代的一位親人,她的手也永遠這樣帶著粗糙的溫暖……

顧及不了自己的面子,坐在站牌底下的候車座上,我在腳邊鋪開了一張報紙,小心的剝了地瓜的皮,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那股熱氣把我的眼鏡熏的濕漉漉的。我吃東西的時候向來學不會細嚼慢咽,一大口吞進胃裡,心口頓時被燙的有些微疼起來……

我是74年出生的。出生地在魯南,那裡正是地瓜的故鄉。到了秋天的時候,一塊塊飽滿肥胖的地瓜被人們從土地裡刨了出來,沒過幾天,田野裡便晾滿了白花花的地瓜幹。我喜歡這樣的季節。我沒有父輩那種飽受飢餓折磨的體驗,但卻真實而清晰的記得父親講的,他和幾個叔叔到路邊摘楊樹葉吃的故事。豐收的地瓜有的被埋在了地窖裡,有的被藏到了瓦缸中,擁有這麼多豐厚的糧食常常讓我感到心滿意足,晚上做夢的時候,也通常是被撐醒而不是餓醒了。

我奶奶對我講過,我小時候在夏天瘦的人見人憐,但入了秋之後就會一天天的變的白胖起來。呵呵,我想不出我白胖是個什麼樣子,但我相信奶奶說的話。她以為我把小時候的事全忘了。其實才不是。關於童年的記憶我是忘掉了許多,但是關於地瓜的記憶卻是清晰無比的,哪一個孩子不是對自己最初喜歡的食物念念不忘呢?家裡做飯用的是泥土做起來的鍋灶,又高又大,因為做好一頓飯要往鍋灶裡面塞很多很多的柴火。柴火燒到一半的時候,奶奶就會往裡面扔幾塊地瓜。別人開始在堂屋裡吃飯的時候,我就飢腸轆轆的在灶邊等──是要火熄了,地瓜才可以悶熟,才可以用木棍撥拉開柴灰,把手伸進去,再迅速的把那些烤的又軟又香的地瓜取出來的。

取出來的地瓜通常變的黑糊糊的。別擔心它是被烤糊了,事實上是不會的,因為那些柴火通常是麥秸和稻草,不是很毒辣的火。黑的那層其實是煙灰。把這層黑的東西剝掉,就會看到裡面燦黃燦黃的瓤了,咬一口含在嘴裡,甜絲絲的,而且爽滑,幾乎不用咀嚼,就直接通過喉嚨滑進肚子裡,一塊烤地瓜吃完,滿身的細汗也就出來了。不過一定要記得熱的時候要小心一點的吃,否則會燙到嘴唇,所以家鄉才會有一句俗話:心急吃不得熱地瓜。這句話在我後來的人生道路上還起過不小的作用吶。說起來還有件比較丟人的事情,我小時候唯一剩下的一張照片,嘴邊就一撮黑,他們告訴我,那就是剛吃完地瓜嘴還沒來得及抹一下的緣故。現在想起來,估計我小時候,十有八、九的日子,嘴角是黑黑的吧。

我曾嘗試過在家裡沒人的時候,自己也來試試手藝,但每次都把一塊好好的地瓜烤的巨難吃。後來才知道,要吃到正宗的烤地瓜也需要經驗和技巧的。比如,在選擇地瓜的時候,要盡量選那些個頭小、身材瘦長一點的,這樣容易熟的快一些。在要準備燒考之前,這些地瓜最好要先扔在水盆裡泡一天,然後放到窗台上讓風吹乾,這樣的地瓜烤出來味道會特別鬆軟香甜,否則總會有點硬生生的味道──唉!吃塊地瓜都這麼麻煩,做人真是不容易。

我喜愛的地瓜還有另一種吃法,那就是瓜幹稀飯。我敢打一塊錢的賭,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吃過比瓜幹稀飯更好吃的食物。地瓜被刨成薄片,在土地上被陽光曬的又脆又薄,顏色也由最初的乳白色變成了淡黑色,看上去挺醜陋的,但是做出來,嘻嘻,那絕對是沒得說。一隻大鐵鍋,對!一定得是鐵鍋,其他什麼鋁鍋啊高壓鍋啊統統地不行,刷乾淨嘍,添上清水,依次放上大米、豇豆、豌豆、綠豆(所有農村裡可以找得到的豆),蓋上鍋蓋,把這些豆們快煮爛了的時候,主角地瓜正式上場,然後再用文火慢慢的燉,慢慢的燉,燉到什麼時候?燉到那各種各樣的香味一起隨著熱氣在你嗅覺能達到的範圍之內縈繞的時候就好了,可以用碗來盛了。一碗地瓜稀飯捧在手中,那些飽滿的吸足了水分的豆們全被煮裂了,五顏六色分外好看,大米被煮的稠稠的,香氣逼人,地瓜幹被煮的軟軟的,臥在湯水中間。呵呵,舀一小勺放在口中,米的濃、豆的香、瓜的甜形成一股說不出的味道直衝鼻腔,恨不得把唾沫也咽進肚子裡啊。剛才我還說舀一小勺呢?那時候哪還來得及用勺子?等到那瓜幹稀飯稍涼了些,早就三兩口扒拉進嘴裡了。還有吶,吃飽了之後,用大勺子撇出來的純粹的瓜幹湯喝上一碗更是回味無窮……

呵呵,寫到得意忘形了。長大了,離開家了,很少有吃到地瓜的機會了。我剛來這個城市的那年冬天,也是有類似這樣的一個早晨,我捧著一塊地瓜,蹲在這個陌生城市的馬路邊,心裡充滿了茫然,覺得自己真那麼那麼的渺小,甚至覺得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吃著這樣的一塊地瓜,真是太丟人了。我到這個城市來,不是來吃地瓜的……但現在不同了,我已經在這裡紮下了淺淺的根,我可以象在自己的家鄉那樣,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而去自由自在的做自己的事了。我知道在我捧著那塊地瓜的時候,我的手心是溫暖的,那塊地瓜也必將給我的身體帶來溫暖,讓我走在風大的路上的時候,不至於有輕飄飄的感覺……

這塊溫暖的地瓜,至今還在我心裡留有餘香……

【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薯又名山芋、地瓜、甘薯等,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种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近年來,紅薯已被國際營養界推崇為太空保健食物,加之食療專家們又將紅薯列為最佳抗癌防癌食品。于是,紅薯這一不起眼的食品身价陡增,令人刮目相看。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