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扩大公共建设支出 学者:刺激景气必要手段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日讯】SARS疫情冲击下,四月份景气对策信号滑落显示景气衰退的蓝灯,通货紧缩的压力升高,台湾智库董事长陈博志、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等多位学者一致指出,排除法定举债上限、扩大公共建设支出是唯一手段,而且金额要大、资源要集中,才能收到漂亮的政策效果。

据中央社6月1日报导,SARS疫情刚开始冲击旅游、观光、航空、餐饮业,随后渐渐扩大到实质生产部门,制造、外销、跨国商品交易都因而萎缩,投资也略受影响;两年来一直在通货紧缩边缘的物价水准,更因为SARS使得消费进一步紧缩而节节下滑。国际货币基金(IMF) 最新发布的报告,已经警告台湾是全球通货紧缩高风险国家之一。

所谓的通货紧缩,是相对于通货膨胀的说法;整体物价持续上涨是“通货膨胀”,相对地,整体物价持续下跌,则称为“通货紧缩”。

目前经济学学术研究和实务,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现象、处理对策等,都有丰富的经验,相对来说,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处理较为有限,甚至连定义都不完全一致。IMF 的定义则是,连续两年整体物价下跌,即是通货紧缩。

分析台湾通货紧缩的主要成因有四,远因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导致金融机构发生大量不良债权,资产品质不佳使得信用紧缩,放款金额节节下降;其次,房地产市场余屋过多,在金融风暴之后价格大幅滑落、房租也节节调降,使得消费者物价几乎没有上涨空间。

近因是,中国大陆取代传统制造大国,成为大量生产便宜商品的世界工厂,并且从低阶的产品逐步往高阶的产品市场发展,产品生产速率加快,造成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全球IT产业技术发展迅速,生产力大幅提高,加深了供过于求、存货过剩的情形。

陈添枝指出,政府解决通货紧缩的政策工具有二,,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以我国来说,中央银行过去两年持续降息,目前利率已经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准,货币政策大约已经用到尽头,未来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大,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已经是唯一手段。

今年度中央政府总共提出三项特别预算,分别是扩大公共建设方案584亿元、公共服务扩大就业方案200亿元、SARS特别预算 500亿元,总计超过1000亿元,行政院计划在明年再度以1000亿元特别预算,持续以政府力量投入公共建设计划,延续政策效力。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荣义倡议,不只明年,台湾应该在未来三年到四年,每年都举债新台币1000亿元,以特别预算方式突破举债上限,投入公共建设刺激景气。吴荣义表示,陈水扁总统日前宣布中正机场捷运要由政府收回自建,利用财政支出公共建设增加来刺激景气,赶走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陈博志则进一步指出,扩大公共支出的政策运用精髓,在于出手的金额一定要大,一次性、大规模的计划才有刺激的作用。

从一九九八年台湾受亚洲金融风暴牵连、也发生本土型金融风暴以后,政府就提出“扩大内需”方案,以600 亿元投入公共建设、刺激景气回升;近几年来,国际经济景气不佳,政府几乎每年都有提出扩大公共建设的提案,只是,立法院每每将整个计划预算七折八扣,行政部门提出的“扩大”方案金额往往还不如被删除的预算,一来一往,政府公共建设预算等于没扩大。

陈博志认为,如果是每年只能拿个两、三百亿的特别公共预算,相对于一个年度一兆五千亿元的政府预算来说,根本不能称为“扩大”公共支出政策,效果也就弱。

在实际操作上,陈博志也指出,政府扩大公共支出的计划内容不能太分散,要集中全力、打造少数几个“真正重大”的公共建设,珍惜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钱,让大家都看得到建设的成果,也才有政策带动信心、刺激经济的政策意涵。

对于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已经高达 3兆3000亿元,是否还应该继续举债?吴荣义强调,台湾绝对有能力借钱。

吴荣义表示,以政府债务余额占 GDP的比例衡量,相对于其他先进国家来说,台湾的比例仍然相对偏低,大约在 30%左右,低于美国的34.7%,新加坡的95%,日本的104%;假设举债增加一千亿元,只是让这个比例提高到31%,还是低于其他国家。

吴荣义说,政府在景气不好的时候,借钱做建设,等景气复苏以后税收回升,就有钱还债,这就是陈水扁总统所说的“以金鸡母生金鸡蛋”的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