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不單純是母親的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3日訊】對0—3歲乳嬰兒帶養的基本方式不外乎“自己家裏帶養”、“他人家庭寄養”和“教養機構托養”三類。本市一項對0—3歲乳嬰兒帶養情况的全市性調查發現: 64.6%的乳嬰兒在自己家裏帶養,但13.0%的父親既不與孩子住在一起,也不參與對孩子的帶養過程。 
 
  有的父母親認爲0-3歲的孩子的帶養主要是母親的事。其實幷不儘然,如果說孩子在0—2歲時母愛是關鍵因素的話,那麽2—5歲時則是父愛介入的最好時期。父親的功能是把“熱戀”中的母子分開,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獨立,幷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有研究者認爲,缺乏父親的參與,過度的母子情感聯結將使孩子變得幼稚和依賴。 
 
  與母親相比,父親在對孩子的影響上具有諸多特點。比如,當孩子面臨困難時,母親直接給予幫助甚至替代,而父親則更多地鼓勵孩子接受挑戰或者嘗試鋅的實踐;父親不像母親那樣縱容孩子,他們能够不動聲色地執行紀律,大多數父親都能堅持自己的要求,不輕易讓步;父親的存在有助于幫助孩子瞭解男人的世界,孩子無法從其他人那兒獲得這種獨特的角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陳水扁總統的千金陳幸妤投稿道出她的育兒經,並堅持以母乳哺育趙翊安,小兒科醫師指出,以母乳哺育幼兒好處非常多,尤其對新生兒的成長發育和免疫力的提升更有正面助益,哺乳期限,醫師也認為能夠到六個月以上就很足夠,時間更長也很好。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何文佑醫師指出,陳幸妤親自哺乳的方式,非常值得鼓勵與推廣,原因是母乳的營養價值非常適合新生兒吸收攝取,不是任何配方奶粉所能取代,母乳中的蛋白質也最接近人類所能分解吸收,其生物利用率非常高,哺育母乳的新生兒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症狀。
  • 今天是西方父親節,儘管香港很多孝子孝女都盡量陪同父親渡過佳節,但一項調查卻發現,本地不少已婚男士反而認為養育兒女不如儲錢防老,索性選擇不做父親;在過去十年,二十五至三十九歲以下擁有孩子的已婚男士減少超過五成。香港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過去十年,香港擁有十八歲以下孩子的三十至三十九歲已婚男士愈來愈少,由一九九一年的二十五萬一千四百多人,下降至二零零一年的十一萬零一百多人,跌幅達五成六。
  • 男孩的生殖健康容易受到父母親的疏忽,此乃育兒的常見誤區之一。因此請年輕的爸爸媽媽注意:孩子的以下問題你瞭解過嗎?

  • 母親在育兒過程中對兒童身心基本需要的敏感性與反應性,是母性意識的重要方面。敏感性指母親對兒童需求信號的敏銳覺察,而反應性則指母親根據兒童所發出的需求資訊,恰當而及時地予以滿足。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為了孩子的在線安全,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請求,不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在下載任何內容之前徵求父母的許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