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女狀元”北大新生選美惹爭議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為什么當了狀元就不能參加選美了呢?兩者間并不沖突呀!而且我相信我自己能當好狀元,也能在選美中發揮到最好!”記者在電話里就不難听出這個18歲的女孩身上擁有的自信。這個女孩子叫徐雅菲,是2003年湖南的文科狀元﹐北京大學新聞系的一名新生。

千龍网8月1 日報道﹐嚴格地說,徐雅菲參加的是湖南衛視娛樂頻道的“星姐”選拔比賽,但是湖南人愿意把它稱作“選美”。7月27日,徐雅菲順利通過初賽,從2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星姐”選舉的复賽資格。
 
7月30日,千龍网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她。“想必持有异議的人都是真正關心我的人吧?我相信他們是擔心我參加‘選星’會影響學業,畢竟北京大學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那么你自己認為‘選星’會影響到你的學業或者其它方面嗎?”記者接著再問。“肯定會有影響,但是這种影響是具有兩面性的。也就是說,可能是好的影響,也可能是坏的影響。我自己覺得好的影響還是要大于坏的影響。”徐雅菲說。

“‘選星’這樣精彩的比賽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體驗。那种激烈的競爭氛圍是我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很刺激,我喜歡這种感覺。”徐雅菲說。“從上千名對手中脫穎而出,那种喜悅和我被北大錄取的心情一樣激動。因為同樣證實了我的能力!而負面影響,大概除了它占用我將近一個月的學習時間之外再也沒有了!至于人們提出的影響學業,北大現在還沒有開學,因此學業對于我而言還談不上影響。”

正方:女狀元“選美”體現進步和提高

徐雅菲父親是湖南常德市政府的一名公務員,平日里他對女儿的寵愛是女儿的學習和生活的最大動力。徐爸爸告訴記者,“選星”只是眾多社會活動中的一种,如果沒有“選星”女儿也許會參加其它的社會活動。

持有贊成意見的人還有一位叫大衛的网友提出“選美要從選才開始”的說法。中國歷年來的選美活動主要是以身材、相貌、體態美為主。此次“狀元”的參選應試能夠有個一個提醒:德、才、貌全面考慮應當是選美的新標准。“花瓶的生命力是有限的,而才情卻永不腿色。”

“新時代的狀元就應該是敢闖敢拼的。要不然就辜負了‘狀元’的這种稱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的教授林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百万元的獎金、豪宅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極富有誘惑力的,狀元應該有這种意識,“敢想、敢去拼、敢去爭,不怕失敗”。

反方:女“狀元”有多少精力來參加“選美”

正如徐雅菲所說,對她的“選美”持有反對意見的人主要擔心的問題是她的學業。“學生,你的責任到底是什么?”“這選美的事情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結束的,至少也得一個月吧,作為一個學生,拿出一個月的時間在選美,這樣的事情讓人听起來難免會覺得不務正業。”北京市一名小學教師小劉這樣說。

“本來媒體對于狀元的關注度就很高,許多孩子和家長都想從狀元的身上學到一些可貴的東西,但是狀元選美,讓想要從他們身上學東西的孩子們怎么想呢?學還是不學?”一位學生家長在和記者探討這個問題時這樣表示。

“選美這种事情本身就有著很大商業性,作為學生,涉世不深就開始參加這樣的活動,影響确實不太好。”一位文化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表示。“价值百万元的大獎多少會滋生學生們一些拜金思想吧?”另外,我對于“狀元”這种稱謂就有疑异。為什么非得分出伯仲呢?相信徐雅菲的身邊也有不少优秀的同學,或許他們的成績是669分,只比狀元少一分,狀元的稱謂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對于狀元徐雅菲選美的事情,還有些人干脆認為就是炒作。“女大學生、女狀元都是炒作,無非是當了狀元之后希望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知名度有了,其它想要的自然會送上門來。”

專家提醒:把握自我比當“狀元”、“星姐”更重要

在談論狀元選美的事件,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夏學鑾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些事情,他說:“媒體對于女大學生的關注度近几年來一直都很高,而且還有很多是負面的報道,這种越來越多的報道給了女大學生們一個警示,那就是如何把握好自己。”

夏學鑾教授還提到:實際上在校的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是一知半解的,因此參加社會活動應當适當地有所取舍,在沒有完全踏進社會之前對于自己的把握十分重要。過多過頻繁或者影響太大的社會活動對于學業來說一定會有影響,這毫無疑問。而對學業之外的承受能力、思想認識等各方面意識上的影響也多少會有。“思想意識形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夏教授說。“因此,把握好自己要遠比當狀元、當‘星姐’重要很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高考拒量體溫考生將被禁止參加考試
抗SARS期間北京高考如期舉行
中國大陸今年高校招生考生人數特別多
北京市八萬考生將攜帶健康登記卡應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