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寓言—鷹王的遺囑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9日訊】

鷹王,從很古很古的時代起,就被認爲是價值、權力和尊嚴的象徵。它的形象被羅馬人、波斯人、德國人、波蘭人、奧地利人和西班牙人用做國徽。我們高傲的鷹王,當他年老的時候,選擇了最高峰作爲住所,在那裏獨居了許多年。

一天,他感到死期已近,就把所有的孩子叫到身邊。等他們聚齊了,鷹王一個一個地看過他們,說:“我哺育你們,爲的是你們從小就有能力看太陽。我讓那些視力不行的孩子——你們的兄弟們都餓死了,因此,你們有資格比其他鳥類飛得更高。所有不願意送死的鳥,從來不靠近你們的巢。”孩子們恭恭敬敬地聽著鷹王的教誨,不斷地點著高傲的頭顱。

停了片刻,鷹王繼續說:“所有的野獸都應當懼怕你們,但是,你們不能傷害尊敬你們的野獸,而且應當把你們吃剩的食物讓給他們吃。”“是,我們遵命……”所有的鷹都低聲回答。“我馬上就要離開你們了,”鷹王宣布,“但是,我絕不死在巢裏,我要飛上蒼穹,飛到雙翅能把我帶到的天空,我要飛向太陽。假如能飛到那裏,就讓太陽的光焰焚燒我的羽毛,我再神速地沖向地面,躍進大海。在大海中,我會神奇地復活和恢復青春。這就是鷹的天性,這就是我們的命運。”

講完之後,鷹王開始飛行。它威嚴莊重地先圍繞孩子們居住的高峰兜了一圈。接著,他猛然向高空飛去,以便在太陽的懷抱裏燒掉那一雙疲勞的翅膀。榜樣的力量無窮。從鷹王那裏孩子們學到了尊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一隻心腸善良的朱頂雀去給小鳥找食吃。他高高興興飛走了,準備盡力撫養自己的孩子。他嘴裏叼著小蟲子飛回來,自己的窩却空了。朱頂雀一邊呼喚,一邊痛哭,四處尋找自己的孩子。那凄凉的呼喚在森林裏回蕩,只是沒有回應。

    朱頂雀只好飛向別處.在城市的房屋瓦頂上飛過,那裏只有烟筒吐著濃烟,朱頂雀在哪兒也沒有發現孩子的踪影。失去了希望和歡樂的朱頂雀在樹枝上縮成一團。“你知道嗎,”一天,蒼頭燕雀對朱頂雀說,“我好像覺得,在農夫家裏見過你的孩子。”朱頂雀抱著一綫希望,又開始尋找。最後,他來到農夫家。他落在房頂上,什麽也沒有。他又落在打穀場上,也是空空的。他擡起頭,看見窗戶上挂著一個籠子。他的孩子們正在籠子裏,成了俘虜!

    小朱頂雀望見一隻大朱頂雀,認出那是他們的父親,他們發瘋似的喳喳叫,哀求著父親幫助他們獲得自由。好心腸的爸爸猛烈地衝擊冷酷的牢籠。用他的喙和爪子拉扯著鐵欄杆。這是個艱巨的工作,他無法完成。朱頂雀傷心地痛哭。他只得像來時那樣,再飛回去。

    第二天,朱頂雀又回到關押小鳥的籠子旁。他望著自己的孩子,隔著鐵欄杆,一個一個地吻著他們。他在籠子裏放了些草,這些都是毒草。小鳥全被毒死了。對那些可以在藍天翺翔,生下來就是自由自在的鳥來說,沒有什麽比自由更珍貴了。

  • 九歲的小紫和父親住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小小山谷裡,他們擁有一個小小的農場。父女相依為命,過著簡單幸福快樂的生活。
  • 在古希臘,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即《伊索寓言》。雖然每則寓言篇幅精短,但因深具哲理,不僅影響了歐洲的寓言文化,也成為世界上廣泛流傳的經典著作。牛年話牛,在古希臘流傳著哪些關於牛的故事?我們擷取幾則寓言,一起來看看吧。
  • 在《郁離子‧術使》篇,他講到這樣一則故事。他說,楚國有個人靠養猴為生,於是楚國人都叫他狙公。狙(音拘),即古書上所說的一種猴子。
  • 大公鹿聽了狐狸講這些話,不僅有點飄飄然,當然,牠可不笨,牠才不會輕易聽信「狡猾」的狐狸講的話呢!
  • 在古老的印度,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個有關一只小松鼠的勇氣故事......
  • 一副小小的凍瘡藥方,在一個非常時刻,於吳越二國交戰中,發揮出巨大的功效,助吳軍一臂之力,打敗越國,立下奇功。
  • 莊子沒有生氣地譴責監河侯,也沒有直揭監河侯的短處,他只是用了一個比喻,監河侯就聽明白了。於是監河侯拿出穀米送給莊子。莊子巧妙的言辭,既解決了問題,又化解了尷尬,還指出了對方的問題所在。
  • 梓慶說道:「我做事,無非是『以天合天』」,就是讓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而這或許也就是讓做出來的器物,讓人驚爲神工的緣故吧。」
  • 「我們兩人釣魚的餌食相同,釣魚的地方也一樣,都在橫溪。為什麼得、失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