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減肥藥小心 勿引起藥物過敏甚至送命

人氣 143
標籤:

【大紀元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五日電)美國發生民眾服用含麻黃素減肥藥造成心悸致死案件,台中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沈瑞隆今天提醒民眾,在服用減肥藥時要具備安全知識,門診中發現有病患因吃減肥藥導致皮膚嚴重過敏,差點危及生命,民眾服用減肥藥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將藥物送請鑑定成份。

有鑑於農曆新年假期將近,部份愛美又怕胖的人會因年假期間飲食不正常,而借助減肥藥減重,以及含麻黃素減肥藥在美因造成服用者心悸致死案件,而遭美國相關單位勒令下架,減肥藥的安全性再度遭到關切及質疑。台中榮民總醫院皮膚科藉這個機會提出近年來因服用減肥要造成過敏的案例,提醒社會大眾對於服用減肥藥所應具備的安全知識。

沈瑞隆表示,一名二十五歲的女性,經朋友介紹至藥局購得雞尾酒減肥藥,服用約四星期後,臉部及軀幹出現大量紅斑,在數天後融合,並出現水泡及皮膚壞死糜爛之情形,類似嚴重的燒燙傷,眼睛黏膜、口腔、嘴唇及生殖器周圍亦出現潰瘍,並且合併高燒。經診斷為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沈瑞隆指出,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一般死亡率約5~50%,與年齡、受損面積、感染與否有直接關係。這名患者因及早進入無菌之加護中心治療,並給予積極的支持照護,才得於二週後康復出院,而病人年輕力壯亦是康復的重要關鍵。

另一名十九歲的女性病患,於一般診所取得雞尾酒減肥藥並斷斷續續服用約六週,開始於軀幹出現靶心狀紅斑並擴及下肢。患者來時主訴搔癢並有刺痛感,合併白血球/嗜伊紅性白血球升高,皮膚切片證實為多形性紅斑 (erythema multiforme),其臨床可見靶心狀或牛眼狀病灶,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有不錯之療效,死亡率極低,預後較好,但易留下皮膚色素沉澱。

還有一名四十歲的女性病患,由第四台購物頻道購得瘦體素,服用約二週,開始由下肢出現多發性疼痛紫斑,合併膝蓋關節疼痛及肝功能指數上升。皮膚切片證實為血管炎 (vasculitis),臨床上為多發性、疼痛性紫斑,甚至有血泡、潰瘍的產生,可能有關節、腎臟之合併症,造成關節痛、血尿,嚴重者亦可能危及生命,日後可能會形成萎縮性疤痕。

沈瑞隆認為,任何藥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包括西藥、中藥、補藥、健康食品,當然也包括減肥藥。衛生署核准的藥物雖經人體臨床試驗,但仍有少數特殊體質患者會有過敏之可能。
國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念根深蒂固,喜歡服用藥物的習慣造成許多人認為有些藥不是藥,所以藥物史比較不好問。而懷疑藥物過敏必須追問一個月前的服藥紀錄,這點與一般民眾認知幾天內吃的藥才會造成過敏有相當的差異。

沈瑞隆也提醒說,中醫也提出減肥藥膳、減肥茶、減肥藥,服用上也應十分小心。有人認為中藥不算藥物、或認為其較溫和,不會有過敏的可能,這都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是藥物就有可能過敏。

不論是生藥或科學中藥,因其使用的藥材都是數種成分,產生過敏後不容易確認何種成分。
他強調,減肥不是壞事,但應該有健康的減肥觀念,千萬不要為減肥而發生藥物過敏甚至送命的不幸才是。

相關新聞
「飛毛腿」恆星超高速奔跑 或將脫離銀河系
黃仁勳:想要做有價值的事就必須更勇於冒險
迎接夏至 6月21日將現「草莓月亮」
美FTC將TikTok兒童隱私案件移交司法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