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腐敗大決戰 值得期待的反腐大決戰 ﹖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淼野1月15日報導,儘管長期以來中國的嚴重腐敗現象已經讓公眾對反腐敗工作喪失了信心,但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周一(12日)在中紀委(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中強調: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絕不能姑息,絕不能手軟。”胡錦濤的講話,再一次令中國公眾和外界關注到中共新領導是否真的有決心,真的有能力展開新一輪的反腐大決戰。

《瞭望東方》透露,在2004年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將調整反腐敗戰略調整,日後反腐工作將“由被動防禦為主轉向主動進攻”,“由權力反腐為主轉向制度反腐”,“由事後監督為主轉向事前監督”,並將在適當的時機,集中兵力主動對腐敗發起戰役進攻,為在2010年前進行反腐敗戰略決戰創造條件。

是次中紀委三次會議上,胡錦濤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強調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國專家分析,反腐工作有了更為實質性的進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中共的反腐敗工作開始走向務實,會議根據2003年中出現的耕地被侵佔、強制拆遷、民工薪水被拖欠等民憤極大的問題,提出了2004年反腐敗的工作重點。新一屆中央政府“以民為本”的執政方針在得到落實。

新一屆中央政府在2003年反腐敗工作中的良好表現在逐漸得到公眾的認可。在2003年裏,一年中公開報道的就有13名省部級官員被查處、將臨時巡視制度改為專門巡視制度、提出建立制度反腐體系、頒佈實施了《黨內監督條例》、……這些都在揭示著在新一屆政府的努力下,反腐敗工作在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媒體也關注到新一屆政府在過去的一年的反腐敗工作中的表現。《南方周末》文章“2003年反腐的‘九個第一’”指出,“綜觀全年反腐敗鬥爭,儘管受突如其來的SARS影響,儘管有各省換屆後的新老交替,但取得的成效卻比預料的大”。

公眾對政府反腐敗工作的態度也在開始轉變,部分公眾的態度由以前的消極轉為觀望。從公眾在各大論壇的留言來分析,仍然有大部分的公眾對政府反腐敗工作持懷疑態度,認為“重要的是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行動來!”

備受外界關注的軍方此次周一(12日)也率先表態支援胡錦濤的反腐敗工作,新華社消息說,在日前舉行的全軍紀律檢查工作會議上,總政治部副主任兼軍委紀委書記張樹田軍委表示,紀委將加強查辦,推動黨內監督,全面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素質。

而且與以往的反腐敗運動不同的是,這次的反腐敗大決戰是一次制度反腐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將建立健全,《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系列制度都將頒佈實施,這些新動向都讓外界在2004年繼續把焦點瞄準中共的反腐敗工作。

不過,中國的反腐敗工作絕對是一場非常艱鉅的硬仗。數十年來,中國的官員已經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利益集團,即使中央領導有決心,也很難把所有的利益集團都連根拔起。就如去年(2003年)中國揪出大貪官原安徽副省長王懷忠,並揭發數以百計的阜陽官員都有嚴重腐敗問題,有當地官員承認,由於把所有官員都抓出來會令當地政府無法運作,所以有可能有涉案官員目前仍逍遙法外。中國的反腐專家就曾指出,中國需要的是制度上的改革,只有制度上的變革可以制衡權力過大的官員,讓密不可破的腐敗利益集團受到真正的權力制約。

除了制度上的制約外,中國的反腐工作還面對技術上的約制。以中國國情以言,腐敗問題已經弄至群情洶湧,但要取得証據去指証他們又有一定困難,再加上中國也同時推行司法改革,一切判決必須根據証據而不是按政治需要。1月7日,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之女程悠蘭涉嫌偷稅一案一審有了結果,張家口市橋東區人民法院以程悠蘭犯偷稅罪對其公開開庭宣判: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程維高作為中國近年最大的貪官之一,他的女兒利用特權作出逃稅等非法勾當,但最後卻因証據有限而讓當事人不用坐牢。這消息引起外界嘩然,但在中國,這卻是無可奈何的事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03年中國官員腐敗越演越烈
楊天水:遲到的新年獻辭
中朝邊境大軍到位 記者與部隊同乘K673次列車
新市長上任 緊縮開支調查腐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