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太空發展仍佔世界領先地位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 )近日美國太空探測器登陸火星成功與美國總統布什宣佈二十一世紀太空新計計劃,對全世界最早將人類送上太空的俄國而言是很大的衝擊。有一些俄羅斯太空中心人士卻批評布什總統的太空計劃耗資太高與費時太久。

由於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是全世界太空事業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動見觀瞻。蘇聯解體後因為經濟因素停滯一段時間,事實上俄羅斯最近幾年集中國家資源在航太科技重點領域做長期研發。這方面的進展連美國都不敢漠視。

俄羅斯加加林太空人訓練中心:

位於莫斯科東郊的「星城」-俄羅斯加加林太空人訓練中心是為紀念四十年三前人類第一次進入宇宙外太空飛行安全返回地球的俄國太空人「J.A Gagarin」加加林命名。它位於一片森林內,占地三百一十公頃,人口七千人。

自從俄羅斯航太局讓美國富商蒂拖與南非建築大亨馬克.沙特爾沃斯付費兩千萬美元,成功實現太空夢想之後,加加林除了是林太空人訓練中心外,也成為太空旅遊者的訓練中心。所有想上太空的人在此接受失重訓練與體能測驗。

由於太空旅遊在全世界各第反應熱烈,而俄羅斯與美國一家合資企業,在俄羅斯執行此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業務,而這家公司與加加林訓練中心、俄羅斯航太局與太空控制中心彼此都有商業關係。太空旅遊已經成為俄羅斯太空發展新賣點。

訓練中心的人員表示,從一九六一年「星城」落成到二00一年,共有四百一十五名太空人在這裡接受訓練,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進入宇宙飛行的加加林就是在這裡脫穎而出,當年他住的公寓宿舍俄國政府都保留下來。目前此訓練中心仍然受軍事管制,要進入參觀需要提前申請。

大門進入,一條五十公尺寬闊的大道通向一座圓形的龐大建築。這是水下模擬太空失重訓練室,裡面放著與實物大小一樣的和平號太空船及太空船模型。參觀者可以透過旁邊電視播出的錄影帶看到太空人身穿太空衣,背著黃色氧氣筒,在直徑23公尺與水深12公尺的圓柱形水池中訓練。

訓練中心人士透露,到加加林訓練中心參加訓練的外國太空人,都是要透過俄製太空船或火箭進入太空,學習俄語和控制中心聯絡是項重要工作。

至於宇航理論和具體專業培訓主要說來有以下七個部分:第一,航太基礎理論培訓;第二,醫學和生物學知識培訓;第三,降落後的動作培訓;第四,技術培訓;第五,飛行培訓;第六,艙外活動培訓;第七,天文館星空分析。一期為半年,包括去年上太空的中國太空人都在此訓練。

訓練中心人員透露,太空人訓練非常嚴格而且壓力很大,但是真正理想的太空人則是面對重重困難,心理狀況表現最沉穩的。俄國首位上太空的加加林,他訓練時成績只是第三名,但是他因為臨上太空時心理反應最正常,笑容最可愛而出線。

在這訓練中心的牆壁上,張貼有關俄羅斯太空人飛行的相片,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九九年有17個國家19名太空人乘坐俄羅斯飛船到太空站工作。在太空站訓練大廳的中心。放著一座和平號太空站,這座太空站與俄羅斯今年初墜毀的太空站一樣。它除工作訓練外,在和平號有機械故障時也是模擬修理中心。這座一九八六年發射的是俄羅斯第三代太空站,有六個接觸點。

此間人士透露,自從2001年和平號太空站役滿墜毀後,俄羅斯把所有和平號的經驗與技術全部挹注在現在國際太空站,其構造主要是由俄羅斯設計座艙與美國設計座艙組合而成,而俄羅斯座艙模型就在太空中心裡。

這座訓練中心的另外一部份是宇宙博物館,2001年是加加林飛行壯舉四十年。博物館正廳有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總統普京特別給星城的榮譽城市狀,以表彰星城的居民為俄羅斯太空事業所貢獻的心力。博物館內紀錄俄羅斯太空事業發展的歷史,陳列著大量的太空實物,與太空宇航器、太空服與太空食品等。

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博物館二樓加加林生前辦公室。玻璃櫃中掛著配滿勳章的軍裝。其中一枚蘇聯英雄勳章是他完成人類首次太空飛行榮獲的,他辦公室書桌上有一本日曆,上面的日期是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七日,這是34歲加加林生命的最後一天,他在一次試飛飛行中不幸犧牲。

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與哈薩克總統納扎巴耶夫(Nazarbvayev)簽訂續租借全世界地理位置最佳的貝康諾(Baikonur)太空發射場到2050年。而貝康諾的「大腦」就是位於莫斯科北方四十公里的加加林太空控制中心。

此中心是俄羅斯太空設計戺試驗和指揮中心。其主要任務各種太空飛行器包括國際太空站,太空船與人造衛星的地面監控,並進行太空研究等工作。所有俄羅斯或委託俄羅斯發設的太空器在送往加加林太空控制中心做最後的檢測與各功能的聯絡作業,然後再送往位於哈薩克貝康諾太空發射場。

指揮中心大樓建於1970年擁有現代化的通訊科技與電腦設備,在控制大廳有一幅巨大影幕有一光點是目前在太空的國際太空站連繫,這兩天太空站因為氣壓降低問題忙得不可開交。由於發現故障部份是美國坐艙氣管有發現裂縫,俄羅斯工程人員似乎對此事很得意。因為前一陣子俄國與歐盟合作的火星探測器突然消失,這件事對一直在尋求國際太空合作俄羅斯是很大打擊。因為他們一直認為俄羅斯的俄羅斯太空技術是最好的。

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2003年底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俄政府在制定經濟財政政策時應優先考慮航太業的發展,以此推動經濟發展。俄政府2004年財政預算中用於航太項目的資金為125億到130億盧布(1美元約合29﹒7盧布),比2003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五。俄航空航太局局長科普捷夫認為,俄羅斯有能力保持重要航太大國的地位。

俄航太局新聞處的統計顯示,1993年俄擁有衛星186顆。此後由於俄羅斯航太經費嚴重不足,無力發射大量新衛星以代替超出服務期限的衛星,到2002年俄衛星數量下降到97顆。而同期美國衛星的數量卻由201顆劇增到418顆。2002年俄衛星數量下降的趨勢減緩,2003年俄發射的衛星數量已達20多顆。

未來幾年內俄衛星發射趨勢是﹕增加軍民兩用衛星的發射,力爭在未來三到四年內使俄軍民兩用衛星達到俄所有衛星的一半﹔增加通信衛星的發射。2004年俄計劃發射六顆通信衛星,俄政府將為此提供百分之四十的財政撥款﹔發射新一代運行壽命為七年以上的衛星,以代替上世紀七十年代研製的運行壽命不足三年的老衛星,逐漸完成新衛星群的更替。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將不斷開拓國際航太發射市場。俄已與歐洲航太局簽署協議,允許俄羅斯的「聯盟」火箭自2006年起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太中心發射。這一協議的簽署將吸引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量發射合約。俄專家推測,自2006年開始發射起,五年內「聯盟」火箭將為俄羅斯賺得十億歐元的鉅額收入。

目前俄正加緊建設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安加拉」重型火箭發射設施,預計到2005年底可以用於發射。按計劃,「安加拉」火箭將部分從事商業發射。在目前國際商業發射市場呈現蕭條的背景下,俄羅斯火箭卻以優良的發射性能不斷贏得客戶的青睞。

在去年九月舉行的第六屆俄羅斯國際航空航太展上,俄航太部隊與幾家外國公司簽署了商業發射協議。另外,俄政府還追加撥款,力保國際空間站正常運轉。在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2003年二月一日在返航途中墜毀後,美國所有太空梭全部停飛,這樣國際空間站建設的重任暫時由俄羅斯承擔,俄航太部門面臨嚴重財政不足的局面。

為此,俄政府在政府工作會議上決定,為航太業特別追加15億盧布撥款,用於2004年額外製造「進步」貨運飛船等,以保證國際太空站的正常運轉。這些俄羅斯太空航太工作全部透過加加林太空控制中心聯繫,此中心目前未對外界開放。

俄羅斯火星夢的執行者─醫學生物研究所

2003年十二月二日俄羅斯醫學生物研究所成立四十週年,總統普京特別打電話向所長道賀,並且保證完成研究所計劃,因為此中心正在執行俄羅斯的火星人計劃─讓太空人突破人類體能限制登陸火星。

此機構在俄羅斯是屬於絕密單位「無法確知其單位真正名稱與所在位置」。外界只能從一些科技雜誌資訊或網站得到有關訊息。

根據此間消息指出,由於人類要前往火星,必須歷經六個月,跨越數白百萬公里後,太空人的肌肉會出現萎靡,骨質也會流失,甚至於基因都會受到損傷。在國際太空站生活的太空人每天要要進行兩小時走路與跑步訓練,但是長期的太空旅行需要人造重力與神奇的太空醫藥。

醫學生物研究所研究重點是如何保持太空人的精力與體力。由於俄羅斯科技研究經費有限,其他國家已經能做的科技,俄羅斯就不再研發,但是對這種關鍵性太空科技俄羅斯全力發展,以保持領先優勢。

相關新聞
俄羅斯自由派成立委員會監督蒲亭施政
俄羅斯報指台海兩岸維持現狀符合俄羅斯利益
俄羅斯學者:薩斯——遠遠不僅是病毒
大威小試身手 晉級澳網第三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