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導 董建華淪為特區新聞發言人?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亞洲時報在線 邱鑫撰文)自香港出現五十萬人上街抗議的情況後,中國中央政府慢慢把香港事務的主導權由被指“無能”的香港特首董建華手中拿回來。在大力挺董的江澤民辭去軍委主席一職後,似乎連中央部委對這位中國“國家領導”也開始不太賣賬。近日董建華親自出來宣布人事任命的一個例子,更讓外界強化了這種印象。

董建華10月8日隆重其事召開記者會,宣布任命瑪麗醫院行政總監周一嶽,接替受到非典事件困擾而辭職的楊永強,出任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一職。這個記者會原定於10月7日舉行,但據說中央批文未能趕及,因而特區政府在確切地宣布了記者會時間後,仍要被逼延期一天。

按中國官場習慣,中央一般人事任命都是由新華社統一發布消息,地方人事任命也由地方媒體按地方宣傳部門部署統一發布。理論上董建華無須親自召開記者招待會,發布這個早已傳遍香港的消息,只消由特區政府發布聲明,跟新華社同時發布即可。

外界有人猜測,他這次要親自召開記者會,一來可能是他跟周一嶽交情甚佳有關,二來也可能因為他可以決定的事情已沒多少件,所以這趁他決定的事,他一定要出來宣布,以顯示其“強勢領導”的“態勢” ,因為外界覺得北京現時採取主導香港的政策,在很多大問題的決策過程上董建華已被“邊緣化”。

也有一種意見認為,這次宣布延期事件,反映出有中央官員不賣董建華的賬,故意不按董建華提出的“時間表”辦事。據指出,有關的批文能否趕及,很大程度上是跟中國中央有關官員是否願意大力配合有關。董建華過去得到江澤民大力支持,北京官員對這位序列較後的中國“國家領導”也要“給面子”。

可是,有北京官員私下指出,因為香港經濟在回歸後都未有明朗方向,而特區處理非典及其善後問題的手法又備受批評,加上董建華不斷向北京要求中央“伸出援手”,一些北京官員對董建華的觀感也出現了變化。

中國國慶時,董建華率香港訪京團訪京,剛上任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並沒有好像江澤民時代“眾裡尋他”,特別跟董建華“熱情對待”的做法,全到看到一眾中國官員眼中。

胡錦濤去年12月3日也曾公開指示董建華要“貼近民眾”,“體察民情”,“集思廣益”;有分析指胡對董只聽取部份人的意見,以至特區決策長期偏離主流民意感到不滿,也有專家認為胡邀請香港民主派代表國慶訪京,正是這種想法的一種投射。

不過,據指出,最令中央新領導集體對董建華產生懷疑的,是在胡錦濤“體察民情”,“集思廣益”的講話後,似乎有人提錯用神,由去年年底開始在特區釀醞香港政制改革討論,一時間,香港的“親中派”跟“泛民主派”就“愛國定義”,“民主是否港獨”等問題上吵過不停,社會陷入兩極分化對立危機,而這場爭議,在今年4月6日中國全國人大釋法後被喊停。據了解,自此中央領導更加認定,必須親自過問香港事務,提高香港的施政水平,避免香港在諸多爭議中陷入分化和對立的危機。

有人指中國官場向來都有“跟紅頂白”的習氣,作為“前朝遺老”的董建華,是否已被北京政壇視為“明日黃花”,實在是外界其中一個關注的焦點。(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建聯向董建華提出2010年落實雙普選
《香港焦點》凌鋒﹕白癡的特首﹐迷信的土共
香港政府沒有計劃重新展開23條立法
董建華會見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