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 親美與疏美之戰

標籤:

【大紀元10月9日訊】(自由時報陳平之報導)澳洲9日舉行聯邦大選,由於最大反對黨工黨矢言,一旦執政將執行耶誕節前自伊拉克撤軍的承諾,並主張積極向亞洲鄰國靠攏;而以自由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則堅定支持美國總統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絕口不提撤兵時間表,使本次大選彷彿形成「疏美」與「親美」的路線之爭。一九九六年上台的霍華德政府,能否邁向四連任之路備受關注。

這次聯邦國會眾議院選舉,各黨將角逐眾院一百五十個席位,佔多數席次的政黨黨魁將出任下一屆的聯邦總理;參院七十六席中則有四十席進行改選。

現年四十三歲的工黨新領導人雷森,被視為是近年來最有能力為工黨奪回執政權的政治金童。他為澳洲人擘畫的新藍圖,包括耶誕節前自伊拉克撤回澳洲軍隊、降低高等教育學費以減輕學生負擔、發行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健保免費金卡、寬容的移民政策及關心亞洲移民、將親美路線轉成積極敦睦亞洲鄰國、支持簽署京都議定書以維護自然及環保等重大宣示頗獲人心,也令執政黨步步為營。

兩黨的主軸雖然都是「澳洲未來的希望」,但有人說這是一次澳洲歷史性的關鍵選舉,因為這是一次親美與疏美的戰爭,甚至澳洲的大選結果將牽動一個月後的美國選情,因為堅定親美路線的霍華德政府若敗選,澳洲駐伊拉克軍隊即將撤離,此舉不啻是對布什政府一再堅持的對伊政策揮出一記耳光。其實,政治觀察家們都認為霍華德政府也深知美澳大選的關聯性,因此搶先一步提前舉行聯邦大選,以免萬一布什落敗而波及霍華德的連任之路。

位居南半球大國的澳洲在大英國協五十多國中舉足輕重,有令小國馬首是瞻的份量,因此長期以來成為英國之外另一個被美國極力拉攏的主要夥伴國。前不久澳洲外長唐納訪問中國時失言表示,澳洲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時沒有義務要配合美國的步調出兵協防台灣,由於此言觸及澳紐美簽定的太平洋共同防禦條約而遭到美國政府抨擊,令選前力表挺美的霍華德相當難堪。

反而是工黨影子國防部長比茲利卻表態說,在台海戰爭中不會隨美國的立場起舞,加上7月間訪問中國的工黨影子外長陸客文(Kevin Rudd )回澳洲後曾對媒體稱台灣是「麻煩製造者」,導致一向較挺工黨的台灣僑民心生不滿。

對此,這位近年來不願和台灣駐澳代表會面的工黨影子外長日前主動邀請不具官方身分的台灣總統府顧問邱垂亮教授及台僑領袖,私下善意溝通。曾赴台灣師大學習中文的陸客文表示,他支持台灣民主發展的信心及友情從未改變。對於台僑要求工黨執政後應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成為觀察員;以及邱垂亮提出有關「澳中」及「澳美」建交公報中述及中國為唯一合法政府時用Recognize(承認 ),但提到中國政府把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的立場時則用Acknowledge(認知 ),希望陸客文能展現正確立場時,陸客文皆以善意回應。

霍華德的強硬作風令許多選民激賞,他們認為霍華德比雷森更有能力帶領澳洲度過恐怖主義的威脅,以及度過一波波的經濟困境。因為在領袖魅力及對領袖的信心民調中發現,霍華德遙遙領先比他小二十二歲的對手雷森。

政治觀察家認為霍華德政府執政八年來,成功地帶領澳洲度過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加上恐怖攻擊事件並未真正發生在澳洲本土,讓籠罩的陰影漸漸消退,看來情勢對執政的自由黨較有利。

眼看大事不妙的工黨領袖雷森日前突然宣布森林政策,呼籲保護塔斯馬尼亞數百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此舉雖然遭到伐木工人的強烈抗議,卻獲得綠黨強力支持。根據最新民調數據,綠黨的支持率呈倍數成長,顯示澳洲民眾重視環保的意識正在抬頭。

相關新聞
工黨捍衛其醫療保險黃金政策
澳洲聯邦政府宣佈建立間諜學校
澳飛行員墜入太平洋被救脫險
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賭徒投注標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