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擴大宗教分歧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子真編輯報導)美聯社11月4日報道﹐布什在總統大選獲勝,代表全國贊成每一條反對同性戀結婚修正案、強調 “道德觀”的選票,表現出美國宗教選民的力量,也讓美國宗教分歧形成更顯著的對比。

《美國天主教選民》的作者喬治.馬林(George Marlin)說﹕“那些常去教堂的民眾,以文化做為他們選舉的方向,把布什擺在第一位。”

“美國宗教自由”的艾伯特.馬蘭德斯(Albert Menendez) 提倡嚴格的政教分離,他說: “如果沒有教徒的票源,布什是不可能獲勝的。”

愛迪生媒體調查/蒙托福斯基國際(Edison Media Research/Mitofsky International) 為美聯社和電視網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布什總統當選的票源多數來自宗教信眾﹕

1。布什總統獲得78% 白人新教徒的支持,等於23%的選民。
2。布什星期二贏得52%羅馬天主教徒的選票,獲得56%白人天主教徒的支持,打破了自肯尼迪(John F.Kennedy)以來,第一位主要政黨出生的天主教總統候選人的紀錄。2000年大選中,布什以些微之差輸掉天主教徒的選票。
3。每個星期都去教會的教徒,有61%擁護布什,這些人佔全體選民的41%。民主黨的凱瑞(John Kerry)獲得62%從未去教堂選民的選票,但這些人只佔全體選民的14%。
4。問卷調查顯示,選民選擇總統最主要的考慮因素, “道德觀”居首(22%),超過經濟(20%)、恐怖主義(19%)、伊拉克(15%)等。

舉行同性戀結婚禁令投票的十一州全都輕易獲得公民的贊成選票,分析家認為這件事讓出席大選投票人數上升。 馬里蘭州大學的政治學家(University of Maryland) 傑弗瑞.雷門(Geoffrey Layman) 說﹕“這次選舉對那些支持傳統道德觀的人是場高風險選舉。”
還有另一件說明新教徒支持布什的指標﹕共和黨競選議會開放席位時,他們的參選者因為有加裡-鮑爾(Gary Bauer)的保守派家庭研究委員會背書,獲得十二場全勝,參議院五勝,議院七勝。

主要的保守運動分子,弗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的D.詹姆士-肯尼迪牧師(D. James Kennedy)說﹕“選民已經下達了道德令。”
甘乃迪說﹕“現在重德選民投給了布什一票,布什也必須符合這些選民對道德的期望。”

大選結果讓更多的自由主義者感到挫敗,但他們也因此準備開始行動。“這次選舉證實了我們不只是政治分裂的國家,而且在精神上,全國對上帝旨意的注釋也不同。” 前任民主派國會議員和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總秘書羅伯-愛德格牧師(Robert Edgar)說。

“全美政教分離聯合會”的巴里-林(Barry Lynn)牧師更無保留的說﹕“這場文化戰爭將會是一場核子戰,因為有幾百萬的美國人反對宗教右派的神權政治議程。”

《Tikkun雜誌》的麥可-勒納大師(Rabbi Michael Lerner)說﹕“問題在于太多自由主義者陷在長久以來對宗教的鄙視中,無視於導致右傾的精神需求”。他們必須擺脫的中心思想是﹕布什的選民 “基本上是愚蠢或邪惡的。”勒納和其他人認為左派也必須表達它以宗教為基礎的政治立場,不要讓右派來界定道德觀。

大選雙方都積極尋求天主教的票源。凱瑞因支持墮胎權被迫反對他的教會領導。很多主教說像凱瑞這樣的政客不該接受聖餐禮,大部分主教強調教會反對墮胎。天主教保守者馬林(Marlin)說﹕“領導民主黨就必須主張墮胎合法化,但教會說你必須反對墮胎。”

馬里蘭州政治學家雷門(Layman) 表示﹕“那意味著凱瑞不能以一個天主教徒來取得天主教徒的選票,他被這些主教封殺了。”

“道德與公共政治中心”(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福音派教義專家麥可-克羅馬提(Michael Cromartie)說﹕這次大選意味著在2008年大選中,民主黨 “必須表現出他們在宗教上理解美國,而且要確實、真正做到這一點。”他說﹕“未來所有政治顧問在他們的履歷中都必須呈現相當的宗教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投信:MSCI效應熱錢流入  台股行情可期
台財部:立委選舉將屆 政治獻金需依法辦理
民進黨金牌列車助選團抵澎湖站台造勢
李登輝:選出台灣主體意識新國會 創政治新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