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輝:萬曆民變與知識份子

齊輝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18日訊】萬曆民變,主要是指明朝晚期的萬曆年間爆發的一系列城市居民反抗礦監稅使的鬥爭。從1596年(萬曆24年)開始,“以金錢珠玉為命脈”的明神宗派出了大批親信宦官,赴全國各地充當礦監稅使,聚斂民財。當時朝廷派出的稅使,遍及160多個州縣,亂攤亂派,搞得民眾“百用乏絕”。礦監為害,比稅使尤甚。他們可以藉口開礦,隨意誣陷,凡是民間田園屋宇,都可指為礦穴,進行抄家毀屋、蠻橫拆遷,甚至挖墓盜屍。國家如此明火執仗侵犯私人財產的野蠻暴行,在全國各地激起了民變。1599年4月,山東臨清民眾最先爆發反對稅使馬堂的鬥爭。憤怒的民眾群起沖向衙門,並放火焚燒稅署。之後,這一反抗礦監稅使的鬥爭似多米若骨牌效應一樣,迅速遍及全國

萬曆民變,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民間維權行動。因為,民變的目標只是反對法外的掠奪,並不反對法定的稅收;鬥爭的方式也是示威式的街頭抗爭,大多能夠做到有理、有節。這種以維權為主要內容的民變,與目標在於推翻統治階級政權的傳統的農民起義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也正因為如此,民變得到了當時的知識份子、尤其是其中的精英群體──東林黨人──的同情和支持。比如,曾任翰林院檢討的姚希孟就堅決反對加派和濫徵商稅。他上奏說,朝廷濫征濫派,使賦稅根本之地“十室九空”,百姓忍受著“竭澤而漁”的痛苦,如果不減輕民眾負擔,國家社稷勢必要招致大水沖潰堤防一樣的危險。擔任鳳陽巡撫的著名的東林黨人李三才疏陳礦稅為害的文章,更是如同檄文一樣痛快淋漓。他上疏批評神宗說:“陛下愛珠玉,百姓也想溫飽;陛下愛子孫,百姓也戀妻兒。那為什麼陛下你要拚命地聚斂財寶,而不讓小民滿足一升一鬥之需要呢?為什麼你要延福萬年,而不讓小民享受朝夕之歡樂呢?”他要求神宗罷天下礦稅監,並直指利害關係說,如果固執不改,“一旦眾叛土崩,小民皆為敵國,風弛塵騖,亂眾麻起,陛下決然獨處,即使黃金盈箱,明珠填屋,誰為你守呢?”正是由於以東林黨人為主的知識份子反對礦監稅使以及支持民變的堅決態度,使得橫行了24年的礦監稅使終於在1620年被罷除,國家的掠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民眾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維護。

晚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然而,即使在這黑暗的年代,居然還有像東林黨人這樣一批敢於為民請命、敢說真話、捍衛正義、且不計個人身家性命的知識份子的存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社會危機四伏,各種矛盾交織,東林黨人抨擊時弊、彈劾奸佞,甚至上書批評皇帝。嘉靖年間抬著棺材罵皇帝的海瑞,就被東林黨人譽為“當代偉人”。海瑞的高風亮節令他們欽佩。正是因為東林黨人的剛直不阿,他們在天啟年間遭到了以魏忠賢的閹黨為首的朝廷既得利益集團的嫉恨和瘋狂的迫害。曾經掌握著明王朝的軍事、政治、文化、監察和人事大權的東林黨人,在短短的4年內就被魏忠賢的閹黨驅盡殺絕,全部覆沒。

晚明是一個頹廢的年代,東林黨人為了理想和信念而殉道的浩然正氣,令後人仰慕。在一個沒有正義的時代,他們捍衛著正義;在一個是非顛倒的時代,他們講究是非分明;在一個謊言充斥的時代,他們因說出真話而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以為,黑暗的明朝晚期竟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而顯得不那麼黑暗,甚至有些令人鼓舞。所以,每當我翻閱那段厚重的歷史時,總有種怦然心動的感覺,甚至覺得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時代。其實,中國歷史上比晚明黑暗得多的時期多得是,尤其是一些被稱為“盛世”的時代。在那些所謂的“盛世”裏,知識分子中間普遍存在著一種犬儒主義氣息。為了眼前的利益或出於對政治的恐懼,他們完全可以沒有道義、沒有信念、沒有正義、沒有是非。有的知識份子甚至助紂為虐,共同參與罪惡的製造,然後又共同參與對罪惡的遺忘。如果說一個時代的知識份子整體墮落的話,那一個真正黑暗的時代也就來臨了。

最後,筆者抄錄江蘇無錫東林書院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膾炙人口的對聯作為本文的結尾,並願與天下所有的知識份子共勉。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齊輝: 「文革」中的童年(之1)
齊輝: 「文革」中的童年(之2)
齊輝: 「文革」中的童年(之3)
齊輝: 「文革」中的童年(之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