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稻米年論水稻 轉基因或另謀出路?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亞洲時報Chee Yoke Heong報導)去年10月底,聯合國宣佈2004年為國際稻米年。雖然本年度就要接近尾聲,對轉基因(又稱基因改造)水稻的爭論本應偃旗息鼓,卻因中國有可能在2005年商業化種植一些轉基因水稻而愈演愈烈。目前,除中國外,還有印度和菲律賓在試種轉基因水稻。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農業專家說中國這個水稻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將於2005年開始種植;而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的研究人員認為初期的商業化種植階段至少三年後才能實現;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表示從試驗階段到商業化種植一般需要5-8年時間。

中國將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水稻品種有:抗螟蟲(Bt 基因)、抗稻白葉枯病(Xa21 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劑、抗草丁膦除草劑。仍在不同試驗階段的有的品種富含胡蘿蔔素、鐵和鋅,有的品種能抵抗各類害蟲、病菌,乃至適應各種自然環境。科學家們正在把各種基因植入大米中,使其能同時抵抗多種害蟲,或者同時可以抵抗病菌和害蟲。目前,美國僅批准了抗除草劑glufosinate的轉基因水稻,但是還未進行商業化種植。

亞洲人以大米為主食,其營養結構中缺乏維生素A和鐵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不少人貧血、失明、免疫系統減弱等。在發展中國家,它甚至是婦女和兒童死亡率據高不下的一個原因。雖然肉食品、水果和蔬菜中含有這些營養成分,但窮人們囊中羞澀,根本消費不起。

黃金稻米是把β-胡蘿蔔素轉入稻米,使稻米能夠富含維生素A。轉基因水稻的支持者稱,這樣可以解決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維生素A的問題。然而批評者說,蔬菜和糙米中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用它們,成本更低。

“綠色和平”環保團體認為,黃金稻米顯然不是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的解藥。這種稻米雖然維生素A含量較高,但要靠黃金米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必須吃下一般飯量(6兩米飯)的十二倍,顯然黃金米只是“有心人”推銷轉基因作物的幌子。

“‘黃金稻米’已申請多項專利,僅種植就需1億美金的投入,其進一步開發的成本更為驚人。讓窮人和營養不良的人吃高級玩意,還不如讓他們天天吃漢堡包。” 英國社會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所長Mae-wan Ho在其有關“黃金稻米”的文章中這樣批評。她說:“成人至少要吃3.7公斤的稻米(9公斤的米飯),才能從黃金稻米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也就是說,6 兩飯才僅提供了平日所需維生素A的8%。而在哺乳期的婦女將不得不吃6.3公斤的稻米(約18公斤的米飯),來維持營養健康。”

轉基因水稻抗病蟲的特性也飽受爭議。反對者說,種植轉基因作物,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除草劑的用量。美國一份2003年的報告全面地評估了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生產八年來其對農藥使用量的影響。報告引用了美國農業部1996-2003年轉基因品種種植面積的統計資料,以及相應的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農藥使用量數據。報告指出,在過去的8年裏,美國轉基因耐除草劑作物使得農藥的使用量增加了大約 7000萬磅。原因不一,但主要是因為雜草產生了抗藥性。因此,支持者所謂的“轉基因作物節省開支,保護環境”的宣傳站不住腳了。

無論是昆蟲、野草、真菌還是細菌,轉基因作物將使它們不斷進化,並產生抗體。“綠色和平”組織稱,以往的經驗顯示,昆蟲、雜草和細菌等總能“魔高一丈”, 笑在最後。屆時,只好過量使用殺蟲劑、除草劑。這樣,只會破壞環境,危及人類健康。

科學家和批評人士擔心,在水稻的發源地引入轉基因水稻,將會造成當地的基因污染,直至危害食品安全。保持生物多樣性對食品安全至關重要。如果疾病通過水稻向全球傳播,而全球的水稻基因若都是一致的化,那麼全球人都會得病。而恰恰因為物種的多樣性,各個地方種植的水稻基因略有區別,所以成功限制了疾病的傳播。轉基因稻米一旦釋放到環境當中,尤其是大規模種植會導致與傳統天然稻米異交而發生轉基因稻米外源基因的逃逸,造成基因污染。轉基因稻米可能透過基因流向栽培稻、雜草稻和野生稻轉移基因,危害這些栽培品種或野生種的遺傳完整性、遺傳多樣性和生存能力,對現存的天然稻米造成污染。

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1998年,出於保護玉米遺傳資源等因素的考慮,墨西哥政府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但由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從美國進口大量轉基因玉米作為食品或飼料。2001年,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區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轉基因玉米DNA片斷的污染。由於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包裝上並沒有轉基因標識,研究人員推測,一些不知情的農民把它們種到了地裏。

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脅不容忽視。這不由地讓人對亞洲這個水稻品種多樣性集中地產生憂慮。

亞洲占世界大米產量的90%。全球僅亞洲栽培稻資源就有14萬份不重複的種質,中國已收集並編目的就有6萬多份。因此,為了保護食品安全和物種多樣性,避免基因污染顯得分外重要。

另外,人們擔心國家未來的農業生產將被少數幾個公司所壟斷。孟山都(Monsanto)、先正達(Syngenta)、拜耳(Bayer)等六家跨國公司已經控制了全球98%的轉基因農產品市場的公司所壟斷。2001年在全球種子市場上,91%的轉基因種子由孟山都公司提供。據國際援助組織 Actionaid的研究,2001年水稻方面的專利有250項,其中61%是上述6家公司申請的。這些公司既是種子公司,又是農藥公司。種植某個公司提供的種子,還必須相應地使用該公司配製的農藥。同時,這些公司也在全球的農貿市場中持有大量股份。總之,巨型企業幾乎滲透了農業生產貿易的每一個環節。

倘若這些種子公司可以在專利費和合同條款上難為農民,不讓農民留種子,指定專用的殺蟲劑,甚至會要求在收成中提取一定比例,那麼國家的農業生產必陷入癱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嘛。

對此說法,生物技術專家駁斥道,發展種植轉基因作物不是要形成壟斷,或者引入新的農業技術,而是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營養和健康問題。持反對意見的批評家則支持更經濟的替代作物。譬如,國際稻米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在他們收集的水稻種原中發現了富含鐵的種質。他們發現,與無味的穀物相比,芬芳的穀物多含鐵、鋅。同時,通過傳統的方法,在貧瘠土壤中或者寒冷的氣候等實驗條件下,他們還試驗了多種水稻,並成功發現一種既可以耐嚴寒,又富含鐵鋅的水稻種原。

越來越多資料顯示,轉基因之路不但危險重重,而且是否能真正使人類受益也未可知。這對亞洲和其他種植水稻的國家也是一個契機,他們因此可以是繼續研究更經濟更安全的替代作物。(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好米 進駐超商
發布追查令是真﹐捕趙岩斷非當今聖上之意
江西景德鎮湖田窯出土遺物首次面世
日泰同意自由貿易協定將排除稻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