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身造成二疊紀大滅絕?

標籤:

【大紀元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季民編譯) 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有92%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從此消失在地球上。那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場滅絕,事件之壯觀前所未見。造成這場大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數十年之久,此前推論是小行星的撞擊導致。然而,發表在十二月份《地質學》期刊上的新研究卻提出強力證明,指出大滅絕的原因並非來自地球之外,可能是地球本身。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克里斯丁‧柯布爾(Christian Koeberl)所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東北方西多羅米堤的岩石樣本進行研究。他們的發現,對目前正熱門的論戰又投出一個新話題。

柯布爾表示:「我們對奧地利與義大利這兩處著名的二疊紀末期區域進行地質分析,並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小行星撞擊的論點。顯示大滅絕應是源於地球內部,而非外來。」

岩層中包含不同時期環境變動所留下的化學證據。小行星與彗星的化學成分與地球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這些星體撞擊在地球上時,它們一定會在岩石中遺留下外來的化學物質。

藉由同事協助,柯布爾確認岩石樣本中有銥元素的存在。銥元素是在小行星、彗星與其他地外星體中大量存在的物質。

但是,這裡所發現的銥元素含量,比起六千五百萬年前撞擊地球並殺死恐龍的小行星,卻是相當的稀少。同時,他們也沒有發現地外星體中所存在的同位素氦-3以及鋨-187,這些同位素通常與小行星撞擊有關連。

研究團隊卻也發現純粹地質活動的證據。柯布爾指出:「這些微量的銥元素,有可能是在海洋中緩慢堆積而成的。當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而海水中的含氧量較低。這些二氧化碳的來源可能是因為火山活動所引起。」

二疊紀末期,於現今西伯利亞中心處發生巨大的火山爆發活動,大量的噴發物質瀰漫在大氣中,導致溫度的改變以及海洋的循環模式。「我們的發現顯示,外來星體撞擊是很不可能的論點。同時也支持大量火山活動所造成的煙塵效應,讓大部分生物滅絕的觀點。」──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方法助地質學家確定二疊紀大滅絕時間表
研究:鸚鵡螺化石證明 地球曾物種大滅絕
SpaceX發射新衛星追蹤太陽風暴 開啟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