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天下無賊》沒有思想性 別給我戴高帽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訊】(據中華网12月29日報道)《天下無賊》上映10天,全國票房猛漲到8000万,國產賀歲片這塊大蛋糕馮小剛依然是分到了最大的一塊。但是与以往馮氏賀歲片不同,很多觀眾最后是哭著离場的,這讓一大批專程為“馮氏幽默”而來的人大跌眼鏡。在鋪天蓋地的影評中,一种觀點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天下無賊》代表著中產階層的選擇傾向,它飽含著悲天憫人的气質,是“鬼才”導演馮小剛的轉型之作,是他向電影主流靠近的標志。

   《天下無賊》是中產階層趣味還是大眾娛樂?是向主流靠近還是堅持馮氏路線?近日馮小剛接受了專訪。

   我的風格是變了,不能被觀眾牽著鼻子走

   《天下無賊》的票房已經超越了《手机》,您在拍攝時預料到了嗎?

   我們從票房這個角度來說是節節高,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一定是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我認為發揮是穩定的,不是那种大起大落,是穩定的而且往上走的。

   有個跳高運動員叫布博卡,他每次就多跳一厘米,每次都拿世界冠軍,因此它保持了十年。我也是每一次都在往上漲,每一次1000万的幅度往上去,為了避免被人說成是布博卡,于是就希望別一千万一千万的漲了,這次是爭取往上漲個三千万。

   《天下無賊》最后劉德華死了,好多觀眾看完都哭了,這是您一個刻意的改變嗎?從喜劇到悲劇?

  其實我們導演要把電影拍成什么樣,最重要是由劇本決定的。《天下無賊》如果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就覺得它不過癮。既然是守護,那必須得付出代价,不能那么輕而易舉地就守護了一個天下無賊的理想,代价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認為這都是從技術層面上考慮的事,這种編的電影就是要在劇情上、人物關系上編織得一波三折。

   但是很多觀眾去電影院看馮小剛的電影就是沖著它好笑,有一种中國人尤其是北京人獨有的幽默,但在看完《天下無賊》之后,會覺得這是一個悲劇,老百姓認為您變了。

  在他們不了解我的時候,看到了《甲方乙方》覺得好笑,也就接受了。在接受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再給觀眾一個新的,你不能讓你所有的創作完全被觀眾牽著鼻子走,我在每一年每一階段的心情都不太一樣,在這個階段就是想拍這樣的一個片子,覺得一定要把它拍出來才痛快。我覺得我要保持我的主動性,當然我的主動性并不以損害觀眾的利益為前提。

   也有人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平和,是不是您性格的改變導致了電影的改變,和您最近經歷的事情有沒有什么關系?

  我就是希望越自然越好,我就反對把電影弄得特別懸,因為它真的是沒有那航天飛机那么高深,電影哪有那么高深啊?有人從這電影里解讀出來了那么多的東西,我有時真是看不出來。我都四十多歲了,真的沒必要去裝。你不把自己這事說得特別懸,仍然有很多觀眾尊重你,我覺得這是了不起的事。如果是你把這事說得特別懸,說得誰都不懂,最后大家說:“哎呦,大師!”我特別不以為然。

  就比如說《天下無賊》這戲,要想參加電影節,博得外國評委的歡心,這很簡單,就是結尾的時候,告訴觀眾傻根儿其實一點都不傻,他心里全清楚,所有的人其實都被他玩儿了。電影完全可以變成那樣,所謂的黑色幽默,那馬上會有影評說什么解构啊、顛覆啊,所有爛七八糟的詞他們都用上了。但是觀眾不會接受,你想讓觀眾接受,《天下無賊》只能是現在這樣。

   《天下無賊》沒有思想性,不要給我戴高帽子

   《手机》之后,引發了社會廣泛的討論,那《天下無賊》之后您覺得會出現哪些給社會帶來影響的討論?

   我覺得在社會上它不會有什么大的影響。要說《手机》有一點深刻這我倒同意,但我真的覺得《天下無賊》談不上深刻,它有什么深刻的呀?這就是一娛樂片。

   其實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不是“天下無賊”這四個字,覺得比較有興趣的是一個說夢話的人誰也沒有把他從夢里叫醒,一車的人都希望把他叫醒說“唉,醒醒,天下有賊!”恰恰是兩個賊不讓人叫醒他,讓他相信一回天下無賊,有意思在這儿。

   有些人認為馮小剛逐步代表了中產階層的興趣取向。

   我摸不著這話的脈,當然大家都可以隨便說,風格上有轉變是肯定的,我自己也承認這事,除此之外,我沒覺得拍這個電影的智商就比拍原來的電影的智商高。

   現在大家都講道德多元化,很多影評都說《天下無賊》正好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情節來體現這一點。

  大家總是希望電影能賦予某些東西,我寫劇本的時候完全沒想過這些事,要承載這個傳達那個,如果想這些事根本沒法寫這個劇本。在我寫劇本的時候最重要的事就是怎么能讓故事進行下去,然后讓下面的段落有期待感。我覺得它就是一個商業片,一個娛樂片,我扣住好看這一點就可以了,為什么非要給這電影戴上一些戴不到它腦袋上的帽子呢?

   你給我戴一個好帽子,你說我對人有好的影響我挺高興,然后按照這個思路下去,你也可以說我對社會有不良的影響,到那時候我就該急了,我說哎呀那不行,不能給我戴這帽子。那為什么給你戴好帽子你就戴?因此,就什么帽子都別給我戴。

   你給我戴這些帽子的結果就是使電影創作的自由度越來越受桎梏,人家會說你看創作者也承認電影就是有這樣的功能,這對中國電影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我認為對商業電影大可不必認真,電影就是一個夢,跟現實不能畫等號。

   娛樂听起來好像有點淺薄,但實際上是一個特別功德無量的事,你能給大家帶來快感,這是很了不起的。大家日子過得也不容易,一堆的愁事,你讓他在這兩個小時里感覺到快樂我覺得這個真的需要點真本事。

   沒有票房,我就改行

   是不是因為您在票房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績,所以您覺得要不要這些帽子無所謂?而另外一些導演呢,可能在票房上永遠都達不到您一半的水平,但他必須要有所得,只能在精神上需要一些理論的帽子或者其他的東西來補償。

  有道理,就是說總要得一樣,有愿意給自己頭上戴一大摞帽子的,有愿意光著腦袋的,我起碼是那個愿意光著腦袋的導演。每個導演和每個導演的活法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切不可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种想法去做,要盡可能的客觀看待,大家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擾,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

   如果您沒有現在這個票房呢?

   沒有這個票房,那可能會改行。作為一個導演你喪失了對觀眾的判斷能力,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儿啊。

   說到票房,您有什么秘訣嗎?

   沒有,所以我才覺得匪夷所思。我覺得對觀眾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不應該是個難事儿,什么時候我喜歡而觀眾不喜歡了,那我的電影事業就瞎了。

   您的生活肯定是和普通百姓不一樣的,怎么能這么貼近普通市民的心理?

   生活可能不一樣但情緒是相同的,我平常和什么人都接触,如果把自己當成一電影人,天天扎在電影的那個小沙龍里,陶醉在自己的情緒里,就拍不出大眾喜歡的電影。

   所有人都想擠進宮殿,而我只想在旁邊蓋一座房子

   您曾對金雞獎發表過意見,說金雞已經到了更年期。但也有影評說您這部片子是向所謂的電影主流比如說向金雞獎這樣的獎項靠攏的標志。

  我覺得那是一個誤會,其實《手机》我就跟制作方說了,別往那儿送,但我又不能完全左右我的制片方,那是人家花的錢。因此我只能建議他們:“你不是要走市場嗎,你找我不就是為了這個嗎,你為什么還要非得弄點那玩意呢!”

   我覺得我這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就行,用電影把觀眾服務好,這話已經講了好多年了,還是要不斷的強調。

   我記得您曾說過第四代電影人進去一個宮殿把門關上了,第五代把窗戶關上了,你只能在旁邊再蓋一個房子,那現在您在自己的房子里呆著感覺如何?

  不是說我只能在旁邊蓋一房子,是我要在旁邊蓋一房子。因為所有的人都在往這個宮殿里擠,凡是進去的人都要嚴防死守,我進來了,就不希望你再進來了,堵門堵窗戶,防房頂防地下。但是他們都共同陷進了一個要進宮殿的思路,所有人都在往一個地方鑽牛角尖,認為只有進到這個里面才叫作電影,就從來沒有人想過不進這里也行。

   我說旁邊蓋一座房子是另一個沒人想到的思路。我干嘛非進宮殿里頭去啊,我自己單蓋一個房子不就得了嗎!這就是我的思路,而不是說我擠不進去了。一個導演就應該想自己的片子,你走你自己的路,你怎么走著痛快或是舒服你就怎么走。我現在覺得這樣挺好。

   那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拍藝術片的導演挺有內涵的,拍商業片會不會覺得跟人家在文化素質方面有點差距?

   我覺得能夠把大多數觀眾俘虜了,需要的是大智慧,你說你拍這東西大多數人都看不懂,只有少數人看了覺得好,我覺得這是小智慧。

   也可能是我們的認識不一樣,价值觀不一樣。你的這個內涵必須被別人接受了消化了,你這個內涵才能起作用,所有人看完了不接受或是說看不下去,那你不是成自言自語了嗎?

   那您不希望得到電影節的獎項嗎?

  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就是沒給你獎你的電影也是這樣的,電影是六十分還是九十分,拍完了就已經定下來了。給你獎不給你獎,這電影都還是那么多分,并不是因為給了你獎,你的電影就變成一百分了,你沒達到的那部分還是沒達到,你已經達到了的就算不給你獎你也還是達到了。

   那您說的六十分、七十分是由誰來評的?

   這應該是由觀眾評出來的,觀眾花錢買了你的電影票,如果他說不值,那就是六十分以下;他說值,就六十分以上了;他還跟別人推荐,那分數就又漲了;別人看了還說好甚至看兩遍,那得分就更高了。

   可有的電影評獎并不考慮觀眾,沒有公映過的影片就參与評獎了。

   我沒有選擇做一個這樣的導演。

   我是一個被科技進步仍到垃圾箱的老同志

  以往馮小剛的電影中都包含著大量的軟廣告,一直遭所詬病,這次在《天下無賊》中,他選擇親自為MSN做一個正片前的硬廣告,廣告雖然很成功,但是馮小剛對 MSN卻是一無所知,“說老實話,我原來對這些比較陌生,這只能說明我很無知。開始他們希望我幫助出一個創意來制作這個短片的時候,我還在想什么是 MSN。但是我后來發現工作室里的年輕人都在用,他們還嘲笑我,這時我才意識到實際上MSN已經滲透到很多年輕人的心里去了。我覺得我是一個被科技進步扔到垃圾箱的老同志了,我是1958年出生的,我經歷了打電報、寫信、公用電話的時代,后來就算有了手机還是有很多功能都不會使。到了現在的网絡時代,用 Email我只會回信。我覺得人對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應該采用敞開胸怀的方式去接納它,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

  (北京青年周刊: 張磊 郭小寒王語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馮導電影頻繁出現“實物廣告” 周星馳大卸56塊
《天下無賊》周末狂收三千万 票房遠超《手机》
馮小剛自封年度最賣力人物 稱影片對了觀眾胃口
《天下無賊》初戰告捷 馮小剛回應四大敏感話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