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指政改問題首重互相諒解尋求共識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一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中共中央與港人就香港政改的討論,溫度愈升愈高,在怎樣才算是「愛國者」上尤其如是。中央和港人都有不滿情緒,是明顯不過的,要避免走向偏激和硬碰硬而兩敗俱傷,最重要的是互相了解、體諒對方的不滿,理性尋求共識。

社論表示,藉重申鄧小平一九八四有關「一國兩制」的談話,北京政府指出愛國和愛港是統一的整體,要把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與堅持國家主體的社會主義統一起來。這其實反映北京不滿部分港人在愛國上的表現。

社論指出,對中央來說,過去六年確切落實了港人治港的承諾,放手香港事務,讓特區政府自行處理,但從中央最近言論可見,其實她認為部分港人已踰越了界限,如昨日「中國日報」香港版的社論,便指香港一些掌握某種政治權力者不斷與特區政府及中央角力、組織或參與反對中央的活動、公開支持台灣前途自決等,這並不符合港人治港的條件,使中央不安。

社論認為,例如在中央眼中,香港有責任按「基本法」二十三條訂立國安法,港人可就條例具體內容提出修改,但有口號卻高喊「反對二十三條立法」,這明顯違反「基本法」。

社論說,在香港提出普選要求之前,這些在中央眼中屬不「愛國」的,只是少數,也未主導香港政治,但普選訴求無疑牽起中央的憂慮,擔心按現時香港情況,普選將會讓這些「不愛國者」把持港政,可能做出衝擊國家利益之事,故此中央提出愛國原則。

社論認為,中央有此不滿情緒,港人要了解,但港人也有不滿情緒,也需中央諒解。港人最不滿的是,港府六年來施政無方、管治無效,使港人在困境中苦上加苦、苦不堪言,大部分「七一」上街、提出政改訴求的港人,正是希望可藉此免蹈覆轍。

社論又說,港人與中央都不想衍生衝突,但如果中央與港人都讓自己的不滿情緒作主導,則衝突難免。要避免大家都成為輸家,就惟有互相了解對方的情緒與憂慮,一起冷靜理性地尋求共識;激烈的言論只會煽動情緒,於香港於國家都有害無益。

相關新聞
香港將與中國科技部簽訂合作協議框架
美國尋求和平解決海地政治危機
美國國會代表團在法進行修補兩國關係之旅
荷蘭新法案將驅逐尋求庇護者  引發強烈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