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後應做超音波及尿道攝影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日電)泌尿道感染是小兒科常見的疾病,其中有一部分孩童是因為先天畸形造成,家長往往毫不知情。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賴慶鴻今天表示,泌尿道感染的病童在治療完成後,都應該做腎臟超音波及膀胱尿道攝影,以免治標不治本。

賴慶鴻說,約有百分之三到五的女童以及百分之一的男童會發生泌尿道感染,其中有人是因先天構造反常變得經常發病。這幾天就有一名九歲大男孩因發燒和後背痛求診,確定病因並治妥感染問題後,進一步接受解尿期膀胱尿道攝影和腎臟核子醫學掃描,才發現病患有左側輸尿管內尿迴流現象,腎臟功能也出現受損情況。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損害腎臟的問題。賴慶鴻指出,尿液逆流加上復發性的感染,在在影響腎臟功能,嚴重者可能落到一輩子都要洗腎;根據經驗,許多腎臟尿路的先天畸形,都以尿路感染為第一個表現。在尿路感染的兒童中,約四成被發現有先天尿路畸形,其中又有八成是輸尿管內尿迴流。

孩童泌尿道感染的表現千變萬化,依年齡不同差異更大。他表示,嬰幼兒以不明熱最多,有的看起來只是食慾不振、哭鬧不安或活動力差,但嚴重的甚至會發紫、發抖,比較大的孩子有時已出現大人的標準症狀,下尿路感染者為解尿疼痛、頻尿、尿急、尿失禁等,上尿路因已經感染到腎臟,患者均有高燒、寒顫、腰背疼痛的不適情形。

泌尿道感染的途徑有二,上行性感染的細菌是由體外跑進尿道,血行性感染的細菌則來自體內,經由血液散播到尿路,通常發生於新生兒。解決先天畸形及其後患,可利用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手術治療和內視鏡治療三途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