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家曹思源被24小時監控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訊】總部設在紐約的中國人權3月18日發佈新聞稿:主持青島會議惹怒中國主席胡錦濤﹐法律專家曹思源被警察24小時監控﹐他的公司遭到嚴重傷害難以為繼。

中國人權得到國內知情人士報告﹐中國著名法律專家曹思源﹐目前遭到中國警方的嚴密監控和騷擾﹐他擔任總裁的“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工作也深受影響和傷害﹐甚至難以為繼。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人權﹐中國警方對曹思源主要採取了三種措施﹕第一是竊聽曹思源的全部電話﹐掌控曹思源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和相關信息﹔第二是全天候24小時監控跟蹤﹐動用了6輛汽車﹑2輛摩托車﹑20多個便衣警察﹐嚴密貼身跟蹤曹思源﹐就是上廁所也緊守門口不放松﹐這種跟蹤從去年六月開始﹐至今毫不鬆懈地進行着﹔第三是破壞曹思源的研究中心的業務﹐警方施加壓力迫使客戶取消與曹思源的合同﹐使曹思源研究中心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毫無收益﹐例如曹思源為云南省的市長﹑州長﹑縣長等官員舉辦講座﹐並且由云南省長批准以保證不與其他會議撞車﹐但是也由於中國警方的作用而無端取消。半年多來曹思源的研究中心沒有什麼收益﹐已經處於難以經營搖搖欲墜的危境。

中國警方對曹思源突然採取這些措施的起因﹐是曹思源去年6月組織召開了廣受國內外關注的青島會議。這一研討會的主題是保護私有財產與修改憲法﹐有全國40多位很著名的法學家﹑經濟學家和企業家與會。與會的中共前中宣部長朱厚澤發言中談了兩點﹕第一是中國已經從強人政治階段轉入了常人政治階段﹐強人政治是毛澤東﹑鄧小平那樣的大權獨攬非他不可的政治﹐這樣的政治權力的形成是靠戰爭年代的功勣和威望﹐常人政治則是任何人都可以主持國家事務的政治﹐國家政治中沒有什麼非他不可的真命天子。第二點談的是海內外所稱的“新三民主義”﹐即胡錦濤所提出並倡導的“各級幹部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信﹐利為民所謀”。朱厚澤說“新三民主義”靠什麼來實現保證呢﹖顯然不能靠良心和主觀願望﹐應該靠“權為民所授”這個制度保證。權力是老百姓授予的﹐不為老百姓做事就不合法﹐“權為民所授”才是根本性的問題。曹思源組織的這次會議受到國內外高度重視和大量報導﹐《鳳凰週刊》更將朱厚澤的發言刊發在2003年7月25日的期刊上。知情人士說這令胡錦濤非常惱火﹐一度要關閉《鳳凰週刊》﹐後經各方面說情疏通﹐才改為將7月25日這一期週刊全部收回。但是這件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顯然還在遷怒朱厚澤並要追查青島會議的後台﹐自然就查到了這次會議的籌備組織者曹思源。曹思源經歷了半年多的警察騷擾監控後﹐終於找到一個警察監控的空隙﹐秘密準備好各種手續和護照前往美國。曹思源的出國令監控他的警方異常惱火﹐目前不僅加強了對曹思源辦公室的監視﹐知情人士說正準備給曹思源扣上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曹思源3月18日就要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回國﹐可能一回去就要面對十分凶險的局面。

曹思源是中國著名的法學專家﹐提出並推動多項中國憲法的修改﹑增加或完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曹思源就提出了破產法﹐並通過8年時間的宣傳推動﹐終於促使中國產生了對市場經濟非常重要的破產法﹐他本人也被人們尊稱為曹破產。此外最近入憲的保護私人財產法﹐也是曹思源1988年提出﹐並在理論宣傳和實際推動上做了大量工作。曹思源還就憲法和法律提出許多建議﹐例如改革勞動管理制度﹑建議全國人大會議旁聽制﹑建議修改憲法的一系列內容等等。在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屠殺之前﹐曹思源聯繫﹑勸說全國人大常委會50名常委簽名﹐敦促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急會議﹐以便和平妥善解決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和市民的人權和民主要求﹐只是由於“六四”屠殺開始才使這一依法解決的努力功敗垂成。在北京“六四”屠殺尚未開始之前﹐中國政府由於曹思源的活動能量及其行為方法的合法﹑作用的重大﹐而在1989年6月3日就將曹思源秘密逮捕了﹐並在秦城監獄關押將近一年後無罪釋放。曹思源將自己定位為中國的改革建議者﹐從來都是向中國政府提出建議性的改革內容﹐並通過講學出書宣傳這些建議的必要性重要性﹐竭力促使這些對中國國計民生意義重大的建議早日實現。

中國人權對曹思源所遭到的警察迫害﹑以及回國之後的危難處境十分關注。中國人權呼籲中國政府立即停止對曹思源的警察監控﹑對曹思源研究中心工作的破壞性行為。曹思源是一個溫和﹑理性並對中國作出貢獻的人才﹐中國政府理應對其加以保護和予以應有的支持和榮譽。現在不僅沒有給予支持和榮譽﹐反而嚴重侵犯他人身自由﹑安全和工作權利﹐必定對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形像帶來負面後果。中國政府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最近入憲的保障人權的承諾﹐中國政府只有立即停止對曹思源的迫害才能體現憲法承諾是真誠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人權團體敦促中國採取具體行動保障人權
保護人權入憲兩會建構胡溫體制?
日内瓦人權會   法輪功華府籲國際幫助
評論家批中國兩會宣揚修憲成效毫無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