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舉問題官方報告遭抨擊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熊健香港報導)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和法律界人士對四月十五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向中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書予以嚴厲的抨擊。有香港新聞評論人士認為,北京必須運用政治智慧來回應這份報告,以維護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形象。

*官方談修改選舉辦法九原則*

香港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於四月十五號下午抵達北京代表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向中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第二份原則問題的報告書。報告認為兩個選舉的辦法是應該要修改,而使得香港的政制可以向前發展。

但是他認為修改要根據九項原則來進行。這九項原則就是:必須要聽取中央的意見;不能輕言修改基本法規定的政治體制的設計和原則;不能影響中央對行政長官的實質任命權;必須鞏固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體制;達致普選的最終目標必須循序漸進,步伐不能過急;衡量實際情況的時候必須考慮市民的訴求以及其他包括特區法律地位,行政立法關係等等因素;必須有利於社會各個階層在政治體制內都有代表聲音;必須確保兼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以及不能對現行刊載於基本法的經濟、金融、財政和其他的制度產生不良的影響。

*民主派:報告衝擊香港法治*

香港的民主派人士抨擊董建華向中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份報告。他們認為董建華在沒有充份咨詢市民的情況下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提出報告,違反香港法治精神需要的程序正義,恰妥程序的核心價值,徹底衝擊香港法治。而附加的九項原則為2007年、2008年特區行政長官的普選架設關卡。

*王家英:07年08年普選全無可能*

香港的新聞評論員、中文大學的王家英教授表示,從董建華提出的九點原則來看,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對07、08年的普選是持保留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來講,我相信,絕對是07年08年要行政長官全面普選而立法會全面普選,我相信應該機會等於零。”

王家英表示,盡管香港市民對於普選的訴求很強烈,可是也有一些妥協的準備。他說這可以從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所作的民意調查看得出來。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不是說非07、08年普選不可。而關鍵就在於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的中央政府能否提出一個具體能為香港市民所接受的民主化的時間表。

王家英說:所謂具體,合理的妥協方案,必然是一方面有民主內涵不斷擴大,同時它必須要有一個最終的時間,來表明香港可以實現全面普選。它可以是五年,可以是十年。

*劉銳紹獻策*

香港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目前香港市民所關心的一個主要問題是2007年第三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選舉,香港市民是否有某一種形式的參與。這不一定是要全面直選。但是如果有間接的普選,大家有一票可以投到投票箱裡,香港市民就會覺得有明顯的進步。

因此劉銳紹建議人大常委會找出一些可以往前走一步、可是他們仍然可以控制的方案。劉銳紹表示,比如說,能出來成為正式候選人的人都是北京認同的人,如果能達到第一步的效果。是不是可以放心讓大家普選。這個間接普選的概念,北京應該想一想。

劉銳紹表示,進行這種間接普選,一來所有的候選人都是北京同意的,二來香港市民也可以有參與權,而北京的形象又因此進一步開明,這個也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是一個三全其美的作法。因此他認為北京的領導人應該啟動他們的政治智慧。

*王家英:政府莫一意孤行*

香港時事評論員王家英表示,如果特區政府和中國中央政府在有關修改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辦法上一意孤行,絲毫不予以妥協而仍然固守原有的選舉的方式的話,它將為香港帶來非常負面的效果。

王家英表示,如果他們沒有辦法提出一個具體可行的、香港主流社會可能接受的普選方案的話,香港主流社會跟特區政府和北京的中央政府就會產生嚴重的矛盾。假如這種矛盾變成很激烈的 抗爭的話,它會動搖香港社會和政治的穩定,到時候一定會影響到外商在香港的投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選舉爭議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
胡志強:完全支持連戰對立委選舉的決定
美在韓大選後期待在北韓危機與漢城密切合作
美國稱澳洲部隊續留伊拉克有其必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