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佛教與藝術大展 北齊明宋珍品亮相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法鼓山「佛教與藝術大展」今天起在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登場,展出多項佛教藝術珍品與典藏文物,包括北齊石佛像、明代齊天大聖銅像、「紅樓夢」初版出版人(程偉元)畫作等,令人大開眼界。

「佛教與藝術大展」展期從三號到十七號,內容包括佛教藝術作品八十八件、典藏文物四十三件,名家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則為一百一十八件。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佛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張壽平)表示,南北朝是中國佛教第一個輝煌時代,產生很多珍貴的佛教藝術;這次展覽展出伍氏寶邁藝術中心珍藏的「北齊石佛像」,其雕工精準、法相莊嚴,保存非常完整,是中國佛教藝術品中最為精美的代表作。

施氏雙春齋提供展出的「明代齊天大聖銅像」,造型、用色栩栩如生,是一尊罕見出於佛教取經故事「西遊記」的造形藝術珍品;莊氏滬尾文物展示中心所藏的宋朝石獅,造形特殊、面相威武,也非常引人注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謝亞晴/台北報導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繪製神只相關的書畫與雕塑。佛教文化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隨著中國歷朝盛世文化的外傳與國外使節團來訪,佛教也逐漸流傳到各國,在各國也都有了佛的造像。以收藏金銅佛像聞名於世的彭楷棟於今(13)日將其收藏三百廿二件金銅佛像等文物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特別設立「楷棟堂」來感念他奔波半世紀收藏,並先行展出七十件精品,今秋將舉行大型特展。「楷棟堂」入門(攝影╱記者謝亞晴)
  • 【大紀元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亞晴╱台北報導]為增進雙方文化交流,故宮博物院與德國洽談雙方文物交換展:天子之寶(柏林、波昂)與德藝百年(台北)進行已經將近一年,故宮「天子之寶」將於三月底回到台灣,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新國家博物館等六處一百九十四組美術館國寶級藝術精品也將於四月空運來台,五月一日正式展出,這也是德國繪畫與工藝美術精品首次來到亞洲展出。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表示,目前故宮正在積極規劃展覽細節與導覽手冊,為達到教育目的,除了台北有近廿場國民講座,中、南部也將陸續舉行教師營。
  • 河南鄭州市文物考古專家最近在鄭州市西北二十二公里處發現大師姑遺址,總面積達五十一萬平方公尺,是一處具有政治和軍事意義的夏代古城。
  •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日前在重慶市萬州區內發掘出一個規模巨大的墓葬。據了解,這是目前三峽庫區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最大墓葬,是名副其實的「墓葬王」。新華社報導,在萬州區武陵鎮下中村發現的「墓葬王」,是西漢時代的墓葬。整個墓葬長十一點二公尺,寬九點四公尺,深九點五公尺,沿著墓葬邊沿,還有一條長十一公尺的墓道。在墓葬裡,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二十多件東西,包括陶器、銅器,不過都是殘片。從發掘的情況分析,考古工作者認定這個墓葬曾經被人盜過。發現墓葬後,考古工作者通過多種渠道,極力想找到這個「墓葬王」的主人,但一直沒有結果。
  • 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南非籍學者喬治.艾力斯 (George.Ellis) 因對科學和宗教關係的研究獲得世界上最豐厚的年度獎,數額高達138萬美元的塔布爾頓獎(Templeton Prize)。
  • 從四月一日起,要到故宮看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得改到一旁的圖書文獻大樓!
     故宮正館改善工程即將於四月一日正式施工,預計於第一期工程期間關閉的展覽大樓東半側及大廳,已陸續關閉並將文物撤離,開放展廳只剩下西側二、三樓及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今後兩年內想參觀故宮的遊客,除需注意展覽主要區域位移之外,進故宮的路線也大不相同了。
  • 重慶合川市最近發掘出土三件舊石器時代石器,同時還發掘出七座宋代至清代的古墓葬。新華社報導,這次發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合川市以西的渭沱鎮。考古隊員共採集到石器三件,其中砍砸器兩件,刮削器一件,據初步分析,這些石器已經有八萬年左右的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
  • 流失在外長達一百四十多年的四件生肖青銅獸首,昨天在中國大陸首度集體亮相。據新華網報導,目前在廣州市黃埔區展出的四件生肖青銅器為牛首獸、虎首獸、猴首獸和豬首獸,均屬中國大陸國寶級文物,原屬於擺放於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銅像,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即散迭各地。
  • 第卅四屆譚普頓獎(Templeton Prize)頒獎典禮於十七日在紐約市聯合國教堂中心舉行。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南非籍學者喬治‧艾利斯(George F. R. Ellis)因對科學和宗教關係的研究,獲得高達一百四十萬美元的獎金。
  • 湖北省巴東縣金果坪鄉十字路村出土一件金屬器皿,經鑑定是兩千年前巴人軍樂器「虎鈕錞於」。專家說,這是研究古代巴人文化重要的歷史實物。新華社報導,虎鈕錞於為青銅製,頂部有一虎頭,下部為壇形,無底,重達十四點五公斤。由於埋藏地下年代已久,金屬器皿鏽蝕嚴重,多處地方穿孔,但敲擊仍能發出洪亮悅耳的聲音。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文物部門鑑定,確認此金屬器皿為漢代青銅器虎鈕錞於,距今兩千多年歷史。巴東金果坪是土家族集居地,白虎是土家族人的圖騰崇拜。虎鈕錞於是古代巴人一種軍樂器,主要用於指揮軍隊行軍打仗,鼓舞士氣。後來,虎鈕錞於被作為一種權力和榮譽的象徵,封贈給軍中有功之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