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斯又現之時–回顧2003年薩斯時期中國經濟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育豔、白玉綜合外電編譯報導)2004年4月22日北京發現一例SARS疑似病例, 5月1日SARS可能病例已達九個。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說,對北京、安徽兩地SARS疫情感染源仍在調查,SARS已經受到控制則是言之過早。種種現象讓人擔心薩斯病可能會大規模捲土重來,首當其衝的將是中國經濟。

在2003年薩斯最嚴重時期,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旅遊業以及其他依賴人群接觸的服務業,例如旅館、餐廳、及購物中心。此外,包括民航、鐵路、陸路運輸、餐飲業和酒店業等也出現了顯著的損失。華盛頓郵報2003年6月27日報導,中國國內的航空旅遊減少了80%。BBC 2003年5月14日報導北京2003年4月份海外旅客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BBC報導引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字,估計北京的服務業在2003年頭四個月共損失4.5億元人民幣(約5千5百萬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說,根據中國商業聯合協會(China Business United Association)的統計,中國的百貨公司銷售額在2003年三月到五月之間下跌了80%。

其他鄰近國家服務業者也都叫苦連天。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說,香港的旅客人數驟減80%,香港機場採用減低降落費的方式來鼓勵航空公司恢復航班,香港地區餐廳的生意也跟著下滑。新加坡旅館的住房率跌到只剩下個位數﹐世界旅遊業管理委員會在一項報告中估計薩斯在整個亞洲造成的旅遊相關行業的損失約為100億美元。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說,受薩斯影響最劇的服務業也正是中國官方賴以增加新工作機會的行業。在上海,2003年四月份的工作機會下降超過16%,而找工作的人數增加了20%。而2003年五月份的工作機會又額外減少了30%,餐廳、旅遊業、零售業及運輸業的工作機會與前一年相比,只剩下四分之一。

亞洲時報2003年6月19日報導,專家估計,2003年波及全球的SARS疫情已給中國大陸造成4千億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GDP)10%,其對經濟的影響遠勝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1998年的大水災。

BBC的報導中引述經濟學人專家–卡維的話﹕「除了個人消費受到影響之外,出口也受到了衝擊,因為外國的買家不能去中國。另外對於外來投資在未來是否會出現下降也存在擔懮。所以,薩斯一開始影響的是航空客運和旅遊業,但是它的影響已經擴散得相當廣。」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訪問瑞典英泰峽公司(Intentia International) 的老闆大衛-霍魄(David Hope)說:「我必須承認我曾經問我自己,到底情況會變成怎樣?這會不會又是一次瘟疫?」他的公司是軟件製造商,供應電腦系統給全亞洲的服裝設計廠。為了避開潛在感染可能性,購物中心無人光顧,致使流行商品的製造商也無心花錢在採購新軟件上。2003年四月份,當一位應徵工作者抵達香港分公司時,他戴上橡皮手套、防護鏡及外科手術面罩,沒有人握手。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說,照相軟片業巨人柯達公司一向依賴在中國的強勢行銷。該公司總執行長丹尼爾-卡坡(Daniel Carp)說:「薩斯的爆發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狀態使人們不願參與活動,進而影響拍照量。」行動電話公司諾基亞及摩托羅拉在華爾街宣佈由於薩斯的緣故,他們2003年第二季在亞洲的銷售減少。在中國行動電話代表一項重要採購,如果購物中心內空無一人,銷售量自然會減少。北京摩托羅拉公司一名33歲的經理證實感染了薩斯後,在北京18層高的辦公大樓從2003年4月29日起便關閉直至5月12日。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說,薩斯對經濟造成嚴重且深遠的打擊﹐使得亞洲經濟的未來令人裹足不前,因為造成病毒滋生的環境依舊存在,也就是中國南方,動物被養在骯髒、擁擠且離人居住的房子很近的地方,這裡為新病毒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生長環境。事實證明,這種病毒果然在2004年捲土重來,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對北京、安徽兩地SARS疫情感染源仍在調查。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說,同時薩斯危機也使群眾對北京發佈的消息之可靠性更加存疑。一些觀察家對北京先前的過失感到不解:官員掩蓋病毒出現的消息,抑制當地新聞自由,對於病毒向全球擴散的程度向全世界撒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明:美國媒體如何「偵破」薩斯疫情
薩斯陰影下中國度五一長假
防薩斯加拿大加強入境檢查
中國五一預計9千萬人外出旅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