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乳娘村”的由来

标签:

【大纪元5月15日讯】雁门关外山西大同县散岔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抚养孤残孩子千余名,许多妇女40多年来一直收养孤残儿童,以至赢得了“乳娘村”的别号。

据新华网太原5月13日报导,散岔村距离大同20公里,只有170户人家。1964年,大同市社会福利院负责收养孤寡老人,却无力负担时不时送来的孤残儿童。于是,福利院开始让散岔村里哺乳期妇女帮助喂养这些孩子。从那时起,村里相继抚养了1000多名孤残儿童,全村至今还有83户人家寄养着240名孤残孩子。

*“乳娘村”千名孤残儿童的家

寄养在村里的大多数都是孤残孩子,他们身患残疾,他们被父母抛了,但又被散岔村的乡亲们默默接纳了。

散岔村并不富裕,光从外表而言,和山西任何一个村落相比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少人家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但他们却没有嫌弃这些孩子,乳娘们甚至投入比对自己孩子更多的心血,并用爱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庭欢乐和母子亲情。“乳娘村”为此而得名而成为1000个孤残孩子的家 。

*“三十个孩子一个娘”

在散岔村,感人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著名小品演员黄宏曾经主演了一部亲情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而“三十个孤残孩子一个娘”的传奇事迹多年来都实实在在地演绎着。

靳仙梅,今年49岁。18岁那年,在第一胎孩子夭折后,她从福利院抱来了一个孩子喂养。从那以后30多年来,她不间断地抚养孤残儿童,一共有35名孩子在她的疼爱下长大成人。如今,她家还寄养着大大小小7名孤残儿童,其中还有4个正在吃奶。虽然每天家里都是大的哭,小的闹,忙得不可开交,但靳仙梅毫无怨言,多年如一日地继续这段半夜给孩子喂奶、天不亮起来洗尿布的辛苦生活。

蔡玉琴,今年64岁。从1968年开始,她先后收养了30多个孤残儿童。因为抚养太多孤残儿童,拖累了家庭,她自己的两个子女到了40多岁还没有成家。然而,面对别人的惋惜之情,蔡玉琴从来没有后悔过,她总是说,耽误了两个孩子,却养大了30多个孩子,值得。

在散岔村,像靳仙梅、蔡玉琴这样养育几十个孩子的母亲还有许多。她们一直都用自己的心去抚育孩子,从生活保障、德智教育、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各方面培养孩子们生存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和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养而教之

为给这些孤残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乡亲们节衣缩食,四处筹资,花20多万建起了一座占地4亩、18间教室的新学校。现在,在校的143名学生中,有42名是孤残儿童。

近两年间,从这里长大的500多名孤残孩子,有16名孤残儿童考上了中学,5名考上了中专,不少都成了社会的有用之才。据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

*给孤残孩子一个家“我们是图良心,图好报应”

岁月摧去了青丝,散岔村的乳娘们收养这些孩子,已成为了一种默默的责任。她们不图利,也不图孩子的回报。

收养一个孤残孩子,每个月只给100多元,连孩子一半的吃穿费用都不够。孤残孩子不少是弱智,养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甚至连“爸”“妈”不会叫。然而,用乳娘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图良心,图好报应”“给孤残孩子一个家,是行善事呢!”

散岔村从1964年开始,孤残孩子们来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一批又一批,乳娘们以善良,淳朴真心播撒着人间诚挚与慈爱。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黑龙江出土金代上京朝日殿遗址
马晓明:民运人士不应简单地诉求“平反六·四”
美青年伊拉克遭恐怖份子斩首 画面残忍骇人
大火烧不掉奋起湖居民的活力  居民积极重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