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的喊停

王維洛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訊】

一、工程喊停是好事

中國的事就是有些奇怪,國內大多數人還尚不知道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國外的新聞媒介就已經紛紛報導∶溫家寶下令怒江水壩工程喊停。2004年4月初,香港明報首先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備受爭議的雲南“怒江十三級水壩工程”已叫停,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下令對工程“慎重研究,科學決策”,並退回國家發改委上報的“怒江十三級水壩開發規劃”。 這消息也已經被國內工程反對派證實。

BBC記者問∶溫家寶總理將工程規劃退回,是好事還是壞事?筆者以爲,這當然是件好事。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條大河,也是一條國際河流。這裏居住著藏、彜、苗、栗栗、獨龍、怒、白等十幾個少數民族。怒江流域由於受人類破壞較小,還保存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加上自然景觀峻麗,被稱爲“東方大峽谷”。

此外,怒江和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唯一的兩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工程的河流,還保存有自然河流生態系統,自然生態意義十分重要。溫家寶將國家發改委上報的工程規劃退回,其直接結果是,怒江十三級水壩工程不會馬上大規模展開。這樣給了反對派一個機會,利用各種渠道,將“怒江十三級水壩開發工程”的全面情況和評價告訴國人,並爭取機會參與到決策中去,去影響決策,最後中止這個計劃。同時也給中央決策層一個機會,一個走出老思維的機會。但是必須指出,工程喊停不是放棄工程。

二、工程喊停不是放棄工程

1982年鄧小平拍板要建造三峽工程(低壩方案∶正常蓄水位150米),1984年中共中央決定李鵬負責三峽工程,國務院也批准三峽工程上馬。消息傳出,國內外反對聲四起,特別是全國政協中的許多委員們反對三峽工程,更反對長官意志的決策方法。鄧小平在接見海外來客時說,三峽工程中央還沒有決策,要通過可行性論證之後才會做決定。當時海外媒介也報導,鄧小平叫停三峽工程。大家以爲,中國決策層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開始走“科學民主決策”之路。198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論證的結果是早建比晚建好,晚建比不建好,採用的是中壩方案∶正常蓄水位175米。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三峽工程。三峽工程被中央決策層自譽爲科學民主決策的結果。去年,筆者閱讀了李鵬的“三峽日記”,書中記載,在1985年1月19日(筆者注∶也就是三峽工程叫停之後,工程論證之前),鄧小平在參加廣東核電投資公司和香港核電投資公司合營合同簽字儀式時,聽取了李鵬關於三峽工程的彙報,鄧小平說∶三峽工程是特大的工程項目,爲我們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好東西,要考慮長遠利益。

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可見,鄧小平雖然叫停了三峽工程,但是三峽工程在他的頭腦中,在中國決策層的頭腦中,三峽工程是一個已經決定的事,至於1986年後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投票表決,都是一場“戲”,一場“科學民主決策的戲”。筆者將四百多名科學家花費了兩年多時間所得到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各項結論,和1985年李鵬向鄧小平彙報內容以及鄧小平的表態,發行兩者如出一轍。可見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本質,是科學家們爲鄧小平、李鵬的決策作了一次“科學性”的注釋。同樣,此番溫家寶總理退回國家發改委上報的“怒江十三級水壩開發規劃”,並不意味著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將被中止。

三、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是舊思維的延續

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的最主要依據是中央政府的開發大西北的決策。而開發大西北,則以開發水電資源爲龍頭,實行西電東送。這是大氣候。

小氣候就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電力發展計劃。特別是從2003年夏天起中國一些地區出現短期缺電的現象。2003年,中國發電量比上年增長了15%,大大超出經濟增長速度,但還不能滿足需要。這就使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提出要加快發展電力工業的建議,今後的發電機裝機容量要保證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只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這個預測成立,那麽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計劃遲早就要上馬。原因很簡單,“兩庫十三級”的兩千一百萬千瓦裝機容量,只相當於2005年這一年的全國發電機裝機容量所需要完成的增長量。到2020年,不但怒江要開發,就是雅魯藏布江也要開發。黃河上還要增加水電站,長江上還要再建水電站,黃河三門峽水電站要恢復發電,長江三峽大壩還要加高……此外,中國要新建大量火力發電廠和核電站。爲了保證電力工業的高發展,中國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開發開發再開發。

四、華能集團代表的是國家利益嗎?

怒江十三級水壩工程的開發方案由“華能集團”和雲南省政府提出的,計劃在西藏的松塔和馬吉爲龍頭建兩大水庫,並建設丙中洛、路馬登、福貢、麗江、雅地羅、五水、六庫、石頭寨、塞格、岩桑樹和光坡水電站,共十三級,計劃總裝機容量逾兩千一百萬千瓦,比三峽工程一千八百二十萬千瓦還大二百八十萬千瓦。

溫家寶雖然將工程規劃退回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但是負責該工程的雲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已經組建半年多,雲南華電怒江六庫電站也已經在運作。這和當年鄧小平叫停三峽工程一樣,表面上停了,實際上三峽工程的建設和三峽工程移民工作在1984年就已經開始,到1992年一直未停。到1992年全國人大決策時,三峽工程已經花費了幾億投資。如果全國人大不批准三峽工程,當年的總理李鵬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筆無用的投資。因此,中國的工程項目只要預先投資進去了,工程一般就無法停下來,總不能讓投進去的資本連個水花也不起吧。前總理周恩來有個常用的問句∶“已經投了多少資金?如果下馬善後還要多少資金?既然善後還要這麽資金,不如……”

建設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華能集團是李鵬的嫡系勢力,李鵬兒子李小鵬曾擔任華能集團的副總經理。建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工程,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華能集團。雲南華電公司總經理郭世明則認爲:“華電是國資委領導下的國有資産控股企業,代表的是國家。”按照“代表”的理論,華能集團代表的是國家,華能集團的利益就代表了國家的利益,也代表了全國人民的利益。其實不然,企業就是企業,企業利益就是企業利益,華能集團是股份公司,代表的股東的利益。至於股份的結構如何,不能改變華能集團代表的是股東利益的本質。華能集團計劃建設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工程,目的是獲取投資的利潤。而謀取投資利潤,不是國家的職責。

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工程的最大受害者,是受工程影響的五萬多移民,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從事農牧林業的藏、彜、苗、栗栗、獨龍、怒、白等少數民族居民。怒江工程的五萬多移民,華能集團準備怎麽安置?就地安置?異地安置?華能集團的許諾能相信嗎?李鵬說三峽工程移民可以全部就地安置。李鵬的許諾,不過是爲了騙取人大代表的贊同。朱容基說,三峽工程移民必須要異地安置。李鵬和朱容基都是總理,他們兩人說的話都代表國家,那麽人們應該相信誰的話呢?

五、發展需要新思維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是採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改革開放之後也是如此。建國50多年來,中國的GDP增長了10多倍,礦產資源消耗卻增長了40多倍,經濟發展主要靠拼資源和能源,經濟生産的資源、生態環境成本很高。

2000年之前,中國並不缺電,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下半期,中國電力供應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當時中國政府卻號召大家要多用電。因爲有多餘的電,各地又重新把工業發展的重點放回到大耗能、大污染的鋼鐵工業、煉鋁工業、鐵冶金工業、水泥工業等上來。2003年部分地區出現電力供應不能滿足需求的現象,就是由這些大耗殿的鋼鐵等行業的超速發展所導致的。如果把鋼鐵等行業的這種非正常發展也當作是可持續的發展來看待,作爲未來規劃的出發點,中國肯定還會出現1958年1959年鋼鐵工業大發展後的大倒退現象。

2003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千美元,被宣傳爲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這人均GDP一千美元的內涵是什麽呢?趙承在“節約優先”一文中指出∶“(中國)萬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33種主要産品的單位能耗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46%。”就是說,同樣是11.6萬億元人民幣的GDP,日本等發展國家需要能源消耗是100%,那麽世界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就是285%,而中國則高達970%。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千美元,但是其中的能耗大,淨增值小,這樣的人均GDP增長有什麽意義?如果中國還是照這個消耗能源水平徘徊發展,中國以致世界的資源能支援這樣的發展嗎?

中國一直把GDP的發展當作經濟發展的目標,而從來不把節約能源消耗作爲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樣的煉鋼設備,在德國的噸鋼能源消耗就要比中國低許多。爲什麽?德國企業把利潤作爲主要目標,而不是把産值作爲主要目標。在中國,能源消耗高,産品的産值也高,在提高産值的目標中,也隱含了可以提高(而不是節約)能源消耗的內涵。趙承在文章中還指出,如果中國在過去的30年中,能在節能率提高效率方面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那麽中國2002年能源總量就可以減少1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2003年10個月的煤産量)!國務院能源中心的專家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國在調節電力需要(特別是協調高峰需求)和節省能源方面下工夫,就是少建相當於五座三峽工程的發電裝置,也可以滿足中國在電力方面的需求。這五座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相當於2003年中國發電機裝機容量的五分之二。再拿水力發電廠來說,電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費現象十分嚴重,10%的電力是被電廠內部消耗掉的,大部分是自身的浪費。

從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來分析,中國電力供應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發電設備的裝機容量不足,而是由於電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費造成的,是電力需求的管理不善造成的。這個問題不是通過擴大發電裝機容量、通過開發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工程、能解決的。

六、結束語

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的喊停,應該是件好事。2003年渭河洪水災害應該讓中國人看清了黃河三門峽大壩的危害。在黃河三門峽大壩的錯誤決策中,政治家負有主要責,中國的科學技術界也有責任。50多年來,科學技術界在決策過程中,都只扮演了依附於政治決策的角色,扮演了爲政治決策作注釋的角色。

但是中國的科學技術界也不乏黃萬里教授、侯學煜教授、陸欽侃工程師、郭萊喜研究員、陳國階院士這些不畏權貴敢於說真話的人。十分高興的是,不少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記者、作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在這次反對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中,勇敢地站出來,站出來說真話,讓更多的人瞭解真情,讓更多的人接受新的思維,最終中止怒江兩庫十三級水電開發工程。

附:簡議“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

一、怒江

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條大河,是一條國際河流,全名爲薩爾溫河—怒江
(Salween-Nujiang River)。 薩爾溫河—怒江發源于中國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境內、青藏高原中部唐古喇山南麓的冰川,東流至昌都附近轉向南流,在怒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穿過,至雲南保山地區的張賽附近流入緬甸。在緬甸稱薩爾溫河,其中一段經緬甸泰國邊界,最後流入印度洋的安達漫海,薩爾溫河—怒江全長3240公里,其中中國境內的河長2013公里(一說1659公里),約占總河長的60%;流域總面積32.5萬平方公里,中國境內的流域面積13.78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42.4%;薩爾溫河—怒江河口的多年平均流量約爲80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爲2520億立方米,中國邊境的多年平均流量爲222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爲703億立方米,約占總徑流量的27.8%。

怒江水系由幹流和衆多的支流、支溝組成,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就
有59條。怒江河川徑流由冰雪融化水、地下水和雨水混合補給。上游河流補給
以地下水和冰雪融化水爲主,下游河流補給以雨水和地下水爲主。怒江年徑流深在上中下游、流域東部、西部變化頗大,中部高山峽谷,年徑流深爲300-400毫米,而下游爲600-1200毫米。西部高黎貢山東坡爲900-1200毫米,而流域東部只有500-700毫米。

怒江大部河流奔流於深谷之中,落差大,流勢急,多瀑布險灘,水力資源豐富,全江水能理論蘊藏量爲4600萬千瓦,怒江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爲3641萬千瓦,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爲959萬千瓦。

怒江流域內大部分地區植被完好,是中國含沙量最少的河流之一。由於下游地區開發程度增大,下游河道的泥沙呈增長的趨勢。怒江流域由於受人類破壞較小,還保存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加上自然景觀峻麗,被稱爲“東方大峽谷”。

高黎貢山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怒江上游深入青藏高原的腹地,中游爲橫斷山脈峽谷地區,是中國大地震多發地區。怒江和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唯一的兩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工程的河流,還保存有自然河流生態系統。

怒江流域是中國少數民族居住區,這裏分佈著藏、彜、苗、栗栗、獨龍、怒、白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的居地群落。

二、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

二十世紀末,完成了對怒江流域的水力資源普查,提出了擬對雲南省境內怒江幹流段實現梯級開發,建造總裝機容量爲1390萬千瓦、年發電量爲775億千瓦小時的梯級水庫和水電站。

2003年3月14日,華能集團與雲南省政府簽署了《關於促進雲南電力發展的合作意向書》;2003年6月14日,雲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組建;7月18日,雲南華電怒江六庫電站正式挂牌成立。8月12日至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京召開《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審查會,會議批准了怒江中下游兩庫十三級梯級開發方案,即以西藏的松塔和馬吉爲龍頭水庫,並建設丙中洛、路馬登、福貢、麗江、雅地羅、五水、六庫、石頭寨、塞格、岩桑樹和光坡水電站,稱爲「兩庫十三級」的梯級開發方案,計劃總裝機容量逾兩千一百萬千瓦,比三峽工程一千八百二十萬千瓦還大二百八十萬千瓦。此項開發方案將交由“華能集團”執行。

三、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的主要依據

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的最主要依據是中央政府的開發大西北的決策。而開發大西北,則以開發水電資源爲龍頭,實行西電東送。這是大氣候。

小氣候就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電力發展計劃。特別是從2003年夏天起中國一些地區出現短期缺電的現象。2003年,中國發電量比上年增長了15%,大大超出經濟增長速度,但還不能滿足需要。這就使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提出要加快發展電力工業的建議,今後的發電機裝機容量要保證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只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這個預測成立,那麽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計劃遲早就要上馬。原因很簡單,“兩庫十三級”的兩千一百萬千瓦裝機容量,只相當於2005年這一年的全國發電機裝機容量所需要完成的增長量。到2020年,不但怒江要開發,就是雅魯藏布江也要開發。黃河上還要增加水電站,長江上還要再建水電站,黃河三門峽水電站要恢復發電,長江三峽大壩還要加高……此外,中國要新建大量火力發電廠和核電站。爲了保證電力工業的高發展,中國沒有別的路可走。

但是,如果人們換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另外一個答案。

第一,中國爲什麽要以發展大耗能、大污染工業作爲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2000年之前,中國並不缺電,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下半期,中國電力供應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當時中國政府號召大家要多用電。因爲有多餘的電,各地又重新把工業發展的重點放回到大耗能、大污染的鋼鐵工業、煉鋁工業、鐵冶金工業、水泥工業等上來。2003年部分地區出現電力供應不能滿足需求的現象,就是由這些大耗殿的鋼鐵等行業的超速發展所導致的。如果把鋼鐵等行業的這種非正常發展也當作是可持續的發展來看待,作爲未來規劃的出發點,中國肯定還會出現1958年1959年鋼鐵工業大發展後的大倒退現象。

第二,中國爲什麽不在提高節能率方面加大投資?

2003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千美元,被宣傳爲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這人均GDP一千美元的內涵是什麽呢?趙承在“節約優先”一文中指出∶“(中國)萬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33種主要産品的單位能耗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46%。”就是說,同樣是11.6萬億元人民幣的GDP,日本等發展國家需要能源消耗是100%,那麽世界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就是285%,而中國則高達970%。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千美元,但是其中的能耗大,淨增值小,這樣的人均GDP增長有什麽意義?如果中國還是照這個消耗能源水平徘徊發展,中國以致世界的資源能支援這樣的發展嗎?

中國一直把GDP的發展當作經濟發展的目標,而從來不把節約能源消耗作爲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樣的煉鋼設備,在德國的噸鋼能源消耗就要比中國低。爲什麽?德國企業把利潤作爲主要目標,而不是把産值作爲主要目標。在中國,能源消耗高,産品的産值也高,在提高産值的目標中,也隱含了可以提高(而不是節約)能源消耗的內涵。趙承在文章中還指出,如果中國在過去的30年中,能在節能率提高效率方面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那麽中國2002年能源總量就可以減少12億噸標準煤!國務院能源中心的專家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國在電力需求的管理上(特別是高峰用電)和節省能源方面下工夫,就是少建五座三峽工程,也可以滿足中國在電力方面的需求。。這五座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相當於2003年中國發電機裝機容量的五分之二。

如果中國把節省能源也當作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中國不需要建造三峽工程,也不需要怒江的「兩庫十三級」工程。

四、以大型和巨型大壩專案爲動力的區域發展模式

怒江中下游水電發展規劃的另一個依據,就是怒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怒江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怒江州計委辦公室主任趙振中統計分析出了這樣一組數位,如果“怒江全部梯級電站建成後,每年地方財政收入將增加27億元,僅怒江州每年地方財政就將增加10億元。”地方政府受益很大。

以大型和巨型大壩專案爲動力的區域發展模式,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從五十年代後,這個模式從發達國家傳到發展中國家,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都運用過,埃及、巴西、印度等等。但是結果怎麽樣?可以說,絕大多數都失敗了。

中國也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引入這個區域發展模式,在淮河、海河、黃河等流域進行實踐。結果如何呢?淮河、海河、黃河流域以大型和巨型大壩專案爲動力的區域,如今仍然是中國經濟落後的地區。總結中國五十多年來建造大型水庫大壩工程的經驗,可以得出這麽一個結論∶大型和巨型大壩專案不是脫貧的措施,而是製造貧窮的機器。黃河三門峽工程的淹沒區關中平原本是中國的四大天府之一,由於三門峽大壩的建造,現在是中國的貧困地區;有報導說,長江三峽工程的一些移民現在已經成爲中國的貧困人口中的一員。

和原長江三峽地區一樣,怒江流域也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原因是什麽?三峽地區在三峽工程上馬之前,中央政府長期以來沒有向這一地區投資。怒江流域也是如此,是被遺忘的角落。可以說,這個貧窮和落後,是人爲的、政策性的貧窮和落後。各國政府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結構薄弱的地區,都要採取財政傾斜政策,以平衡區域發展。但是在中國,經濟落後地區在財政上受歧視,活象個餓得哇哇亂叫的小孩,只要聽說有吃的就要,不管有毒沒有毒。貧困地區一旦聽到有大型大壩專案要來投資,地方政府也不顧專案的負面影響,便表態全力支援。就象三峽地區的農民,聽到人大批准三峽工程,以爲天上掉下了餡餅,可以發財了,又是放鞭又是放炮。幾年之後,被迫離開故鄉三峽,才知道這個開發發展,和他們沒有關係。他們只是巨型大壩專案的犧牲品。

五、怒江中下游水電專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中國的大江大河,幾乎全部被渠化了,已經不是一個自然的河流生態系統,而是一個受人類控制和影響的系統。怒江和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唯一的兩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工程的河流,還保存有自然河流生態系統。保護怒江和雅魯藏布江,就是保護中國僅剩的自然河流生態系統。

怒江是“東方大峽谷”,峽谷高深,氣候變化大,動植物資源豐富。特別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十大中心區之一,她集中了北半球多種氣候類型,是歐亞大陸生態環境的縮影,同時也是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擁有高等植物200餘科,1200餘屬,6000多種,各種野生動物占中國25%以上。

“兩庫十三級”的開發計劃,對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對怒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破壞將是很嚴重的,一些珍稀動植物種類將永遠消失。

讓人們感到欣慰的是,中國的一些科學家,特別是一些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專家對怒江開發計劃發出了不同的聲音。談到大型和巨型大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人們一定不會忘記長江三峽工程。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報告的結論,從“弊大於利”變成“利大於弊”,活生生地記錄了政治干預科學,科學屈從政治的事實。但是敢於說真話的科學家是不會忘記他們神聖的職責的。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象黃萬里教授那樣,都公衆對決策者說真話,大聲地說真話。

前面已經談到,目前怒江流域內大部分地區植被完好,怒江是中國含沙量最少的河流之一。但是如果實施“兩庫十三級”的開發計劃,植被必然受到破壞,加上峽谷地形的影響,這區域的植被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怒江含沙量將急劇增長。另外橫斷山脈是中國大地震多發地區,怒江的未來可能是地震、崩塌、滑坡等地震災害的多發區。三峽工程上馬前不重視地震災害的危害,在上馬之後才多方採取措施予以補救。但是留下了許多隱患。比如許多新移民居住區就是建立在滑坡體上。雖然化了大量的投資採取了一些工程措施,但是還是不能排除一些新移民居住區將來會失穩,會滑入水庫庫水之中。

六、怒江中下游水電專案對社會的影響

大型和巨型大壩工程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就是移民。三峽工程官方公佈的移民數是113萬,實際到最後,三峽工程的移民總數要達到180萬。據說,怒江工程將迫使五萬民衆搬遷,大部分是從事農牧林業的藏、彜、苗、栗栗、獨龍、怒、白等少數民族。三峽工程上馬前曾保證,移民全部可以在當地安置。不知道華能集團與雲南省政府是否也準備將移民全部在當地安置。三峽工程上馬五年後,就改變了移民安置政策,一部分(十多萬)農村移民要異地安置,到千里之外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蘇、山東、湖北、湖南、上海等地去安家落戶,而且不許將來重返三峽地區安家。那麽怒江工程是否也要來異地安置移民呢?怒江工程的移民多是少數民族,他們中許多人不會漢語,能強迫他們到漢族地區去異地安置嗎?正如一位當地藏民所說,“如果不得不離開這裏,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我們獨特的傳統。”

七、國際河流的爭端問題

怒江是一條國際河流,它和長江、黃河不一樣。

在歐洲,有不少國際河流,如著名的萊茵河、多瑙河就是流經多國的國際河流。河流怎麽開發利用,取多少水,放多少水,堤修多高,防洪時堤能加高多少,都有不少國際條約約束,大家必須遵守。

在亞洲也有不少國際河流,但是各國之間還沒有簽訂國際條約,在過去,戰爭是解決河流爭端的主要辦法。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爭端,都是由河流用水問題引起的,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爭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爭端。這個問題在這裏就不展開了。

八、結束語

怒江水系的一個特點就是多支流,而且支流的水能理論蘊藏量很大,爲959萬千瓦,特別適合建立中小型的水電站予以開發。利用支流,開發中小型的水電站,是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移民人數少,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用大,當地居民可以直接獲利,是未來怒江流域開發的正確途徑。

據香港明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退回國家發改委上報的“怒江十三級水壩開發規劃”,要求對工程“慎重研究,科學決策”。不管怎麽說,這是一個讓人高興的消息。起碼怒江十三級水壩工程不會馬上大規模展開,給反對派一個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工程的危害,讓更多的人挺身而出,對工程說個“不”字。但是要看到,在溫家寶並沒有中止這個工程,雲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已經組建和正在運行,雲南華電怒江六庫電站工程也正在運行,並沒有停止。

198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要求對三峽工程重新論證,但是三峽工程在1984年就開始運作,移民從1984年開始。直達1992年人大批准三峽工程,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三峽工程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只是當時不敢大張旗鼓地公開進行。怒江十三級水壩開發工程也可能是這樣,悄悄地幹,等到生米成熟飯。

(5/14/2004)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維洛:爲何須“重振長江航運生機”
王維洛:黃鎮東須對三峽航運目標失敗負責
王維洛:用資料騙人
王維洛:中國執行的是最嚴格的農田保護政策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