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4A自由创意奖 专家台中开讲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孟娟╱台中报导〕联广广告执行创意总监张怡琪,26日在4A自由创意奖巡回展台中展次演讲指出,能将不怎么样的产品成功推销的广告,就是好的广告;她勉励有志成为广告人的学生时时记住“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张怡琪以“说故事的方法”,向参与讲座的民众说明广告的用意及效果。

 张怡琪指出,市面上的商品每天推陈出新,在成千上万的产品及广告中,如何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须仰赖创意信仰形成。

 张怡琪说,一个好的广告来自好的创意,但最佳的创意须是能建立可长可久、可延续发展的概念,而不是广告创意呈现后,创意只有3个月的寿命,之后再重新思考创意。

 张怡琪指出,广告看似简单,但若能找出自己的广告信仰,就能创造出独特广告创意。

 她举在国际数一数二的运动品牌NIKE,打出的口号即是宣扬运动家精神的“JUST DO IT”,一句简单的口号,却能无限延伸出广告创意,也建立品牌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及地位。

 不过,在广告人一味追求创意同时,还须注意“贴近需要”才有实质效益,也就是说伴随效果的创意才能称作好创意,否则曲高和寡,就让创意丧失意义。

 张怡琪说,她认为一个广告的好与坏,不能单就得奖与否评断,应看当一个消费者购物时,所选购的商品是否就是因广告奏效,而成为消费者在同性质产品中的第一选择。

 张怡琪表示,她知道有极多广告人积极钻研广告创意,但若是一个空有好创意的广告,即使获奖无数,最后该产品却无疾而终,终究只是个失败的广告。

 广告人尤其忌讳将成败推给“产品本身就不强”,能将不怎么样的产品,排除弱势后,推销强势出去,甚至留给消费者好印象,才是广告人须努力的方向。

 由于参与讲座者有不少是校园学生,张怡琪勉励学生,可练习找出自己的广告信仰,多观察、多动脑,多想“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立志成为有创意的广告人。

罗文坤:广告是照相机 也是翻译机〔记者苏孟娟╱台中报导〕文化大学广告系主任罗文坤,在4A自由创意奖巡回展演讲指出,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广告,是21世纪广告面临的最大挑战。

 罗文坤以“广告创意的真谛”为题演讲时指出,从电视或平面广告中,处处可见广告人费尽心思的创意展现,但有别于一般传播,广告其实是一种行销,因此除讲究创意外,广告是否有意义更值得深究。

 他举中国北京争取申办2008年奥运的个案指出,北京动员10名导演,拍出1支宣传北京朝气、活力及全民运动的广告后,成功扭转中国的形象,获得评审的一致认同,打败日本、法国等强劲对手,取得承办权,就是绝佳的广告教材。

 罗文坤说,多亏了广告人发挥无限创意,让不少广告令人拍案叫绝,例如台北银行发行的大乐透就是因1幅巨型求婚广告卖弄玄虚,在社会中引起话题,当谜底揭晓后,也让大乐透一炮而红。

 此外,美国知名电影“蜘蛛人”在泰国上映时,电影片商特地发给瓦斯桶业者蜘蛛人服装,商请业者把瓦斯桶涂成红蓝2色,均成功缔造出广告效果。

 不过,罗文坤指出,在资讯及科技发达的21世纪,广告面临的挑战是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引起消费者注意,讲究让消费者“一见钟情”的效果,而不能“爱情长跑”;甚至可说,须先达成让消费者“买了再说”目的,其次再谈忠诚度。

 罗文坤说,一则好的广告除靠表现手法引人注意外,也须兼顾内容要能引起共鸣,如何深入消费者需求,以浅出的方式叙述商品特性,也就是说,要将厂商的语言转换成消费者能接受的语言,中间的媒介就是须透过广告人创作“创意语言”达成。

 他形容广告人在制作广告时,要有如照相机,须把产品最美、最好的一面传达出来;也像是翻译机,把厂商的目的、想法,转换成消费者能接受的结果。

 但是广告人在发挥创意时,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仍须兼顾消费者需求及商品利益,从对手商品中找出优势及劣势,设法突出重围,才算是好的广告。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