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競爭力排名創佳績 仍有改善空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四日專電)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今天公布的「2004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提升整體競爭力有亮麗表現,無論排名及進步幅度都創下近年來最佳紀錄,但報告也凸顯了台灣落後之處,顯示台灣的競爭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足可作為未來強化競爭力的指標。

在過去五年中,台灣的競爭力排名迭有起伏,2000年為第十七名,01年第十六,02年退居為第二十,去年提升為第十七,而今年更大幅進步五名,創下了第十二名的最佳表現。台灣在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國家及地區中,排名則由去年的第六提升為第四。

如以國家為標準,印度的競爭力從第五十名跳升至第三十四名,表現最佳,其次就是斯洛伐克、台灣、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的進步五名。如包括地區,大陸浙江省從第三十八名躍居第十九名,最為耀眼。

IMD的競爭力評比極為嚴謹,考量因素多達三百二十三項,如以四大標準分析,台灣都有顯著進步,其中商業效能居全球第七,成為台灣競爭力的最大動力,台灣的經濟表現從三十三名提升為二十四,也是過去五年來最佳成績。至於政府效率及基礎建設,表現雖比去年進步,但並不是近年來最佳排名,特別是政府效率從去年的第二十進步為第十八,但仍低於2000及2001年的第十四及十七名。

IMD列舉了台灣競爭力的強項及弱項,其中專利權生產力及平均信用卡發行量居領先地位;貨品出口比例及適應市場能力排名第二;網路成本、國家儲備及第二級教育則為第三等,顯示了台灣商業動能、企業精神及高科技發展的優勢。至於二十個最弱項目,台灣在被評比的六十個國家及地區中,國內生產毛額 (GDP)及能源消費排名第五十九,政治不穩定度風險則為第五十四,資本及財產稅佔GDP比例排名第四十八,社會凝聚力第四十九名、外資進入第五十一名,國際電話費率、衛生健康開支、廢水處理等排名也都偏低,也顯示了台灣的競爭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政府效率及基礎建設兩大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