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屈原

曾丽
【字號】    
   標籤: tags: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月五日》梅 尧 臣

千百年来,屈原以其个人生命的魅力延续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恐怕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每当端午时分,便会想起《屈原投江》那铮铮的字句:“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这到这时,我往往在粽子香喷喷的蔓延与龙舟隆隆的击水声中被感动的潸然泪下。无独有偶,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也有着同样惊人之笔:“虽流放,睹顾楚国,心系怀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不容自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好一个与日月争辉的慨叹!回望漫漫的历史长河,有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淹没在势不可挡的改朝换代中,又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被遗忘在时间摇晃的碎片中?!然而屈原,这两千年来却一直活生生的存在在人们鲜活的纪念中。

喜欢在纪念的氛围中阅读那年那天的屈原。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政治上主张任用贤能,连齐抗秦,颇受楚怀王器重,委以三闾大夫的要职。然而他却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亲秦派的反对,楚怀王听信了他们的挑破离间和谗口中伤,渐渐疏远了屈原。心怀大志的屈原倍感心痛,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被称作“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的不朽诗篇《离骚》《天问》。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到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楚国的国都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因此悔恨交加,抑郁成疾,三年后客死秦国。楚倾衰王继位后不久,秦国又派兵攻打楚国,倾衰王被迫仓惶撤离京城,秦军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恰好行至汨罗江,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秦国和郢都沦陷的噩耗,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悲壮的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中。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这些是史书上娓娓而谈的记载,贫民百姓的美好怀念来的则更直接,也因为有了这些千千万万的纪念,造就出了今天的端午节。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纷纷来到江上,把带来的粽子,鸡蛋投入滚滚的汨罗江中,有的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还有的村民造了龙舟争相竞捞屈原大夫,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是屈原大夫的尸体免遭伤害。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的日子,楚国人民都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习俗也这样流传至今。

读着这些善意的传说,总觉得奔腾的河水不再简单,汨罗江也不再单单是汨罗江。多么想借着这深深的流水于屈原交谈啊!总是会想,站在这时光穿梭两千年的尾巴上,当屈原面对这物是而昨非的滚滚江水,临江吟诗的悲壮是否依然和他的诗句一样亘古不变呢?

喜欢屈原,一是喜欢他石破天惊的思想;二是他超凡卓越的文才;三是他那义无反顾的勇士所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依然在!

(写于2004年6月22日纪念屈原逝世2181年 曾丽 于雅加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府詩友社於五月二日聚會,由孔傅靜珍女士召集,約五十餘人參加,邀得華府才女張純瑛女士談「詩人的幽默與曠達」。她說﹕大概是受屈原「離騷」及李煜詩詞的影響,一般人常認為詩人多愁善感、滿腹牢騷、且易夭逝、屬悲劇人物。其實並不儘然。詩經中就有許多描寫民間歡樂的詩篇。屈原,李煜,和榮祿等人也只有處於逆境才寫那些悲愴不休之作。在座的諸位詩家豈不也都已得享高壽?
  • 千古離騷詩心在,長賦問天本楚狂;獨赴湘流葬魚腹,遠遊天都謝君王。——魚果
  •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它和中國新年、中秋並列爲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爲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後來加入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人們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端午節時劃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操,又因屈原是名詩人,所以端午節又稱詩人節。
  • 鄭元暢拍「愛情魔戒」挨整,台灣南投湖畔變成了「現代屈原」!
  • 今天是端午節,新華網報導,前往湖南汨羅市「屈子祠」憑吊、緬懷屈原的人們絡繹不絕。
  •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殉國的日子。 端午,本名為“端五”,又名“端陽”。晉代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端始也。”
  • 千古歲月逝如風 青史長河水流東 皆是天地匆匆客 可想為何來人中
  • 清和善信湧無停,先嗇宮參謁聖靈。 御宴酒茶呈寶殿,笙歌禮樂薦明庭。
  • 芒種芒種,花神敬送。 芒種芒種,稻穀緊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