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口結構失衡導致歐元區經濟展望欠佳

標籤: ,

【大紀元7月1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7日綜合報導)在全球經濟邁向穩定成長之際,高度工業化發展的歐元區卻是步履蹣跚,縱觀過去40年歐洲經濟成長率,更是呈現每況愈下劣勢,使得國際經濟組織先後發出歐洲經濟展望不佳的警訊。

根據歐洲央行統計,歐洲地區在1970年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3.2%,80年代縮減為2.4%,90年代再降至2.1%的水準。歐元幣制啟用至今已有5年,近12年的歐洲地區經濟成長率則有11年落後美國。

瑞士信貸資產管理公司蘇黎士首席策略師PhilippVorndran表示,「歐洲經濟成長的速度,未來15年內都趕不上世界其它地區」,「預期屆時每年的成長率將在1.5%至2%之間。」國際貨幣基金 (IMF)預估,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1.7%,僅及美國與日本的一半。

單就今年第1季而言,歐元區的經濟成長率0.6%也遜於美國1%與日本的1.5%。歐元區能令其它經濟列強望塵莫及的數據,恐怕僅有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目前處於1999年以來的高點9%,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成為歐元區消費信心低落的禍首。

週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5月工業生產增加0.2%,低於經濟家預期的0.5%,而美國的同月工業生產則有1.1%的增幅。

根據JCF Group向分析師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道瓊歐洲600指數成份股的第3季盈餘成長幅度可能放緩至0.1%,遜於第2季的3%。JCF並預估,道瓊歐洲600指數成份股今年全年盈餘平均成長幅度將達23.8%,與去年的23.4%差不多,全年銷售增幅預估將達4.1%,低於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增幅預估值10.9%。

歐元區經濟成長疲軟的原因何在?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家Thomas Mayer認為,以往由外銷帶動內需市場擴張的成長模式,已不復存在,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隱憂。

執全球化粧品製造業牛耳的L’Oreal SA與歐洲零售業龍頭家樂福 (Carrefour SA) 等與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的歐洲企業,季度財報均已透露出歐洲市場銷售縮減的危機。

另據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德國2002年的製造業平均時薪達24.31美元,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30個會員國的平均時薪足足高出6成。高失業率迫使消費者看緊荷包,高勞動成本又形成企業獲利的沉重負擔,於是海外擴張成為目前歐洲企業的生存之道。

全球第4大輪胎製造商Continental便將關閉旗下一座擁有200名員工的工廠,並將生產工作移往菲律賓。

此外,分析師認為,歐洲地區的人口逐漸減少,也削弱歐盟地區與美國競爭的能力。聯合國預估,歐元區人口在2050年時將比目前減少5%至2.89億人,美國人口則將增加44%至4.09億人。

而人口平均年齡提高現象也使投入退休金的官方預算不斷升高,降低了政府運用經費刺激經濟成長的能力。依聯合國數據顯示,至2050年時,西歐地區在職員工與領退休金人口比例將達2比1,相較於目前的4比1。

OECD統計指出,歐元區各國已有近12%的公共支出供作退休金,約為美、日、澳洲等其它工業國的兩倍。意大利在上週遭到標準普爾調降債信評等至AA-,未來數年也將因「高齡化的相關支出」而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可說是率先嚐到勞動人口結構失衡的苦果。

高盛經濟家Kevin Daly對此指出,唯有移入人口出現大幅度增加,歐洲的經濟競爭力才有可能獲得提升。

逐漸失去民心的歐元區各國政府,面臨企業工作頻頻外移趨勢,以及高齡化導致的沉重社福支出負擔,未來數十年的經濟考驗,勢將更形嚴酷。

相關新聞
預期歐元區與英國數據將透露通貨膨脹壓力
德執政黨可能在目前歐洲議會與地方選舉受挫
歐盟峰會面臨執行歐元區預算規定難題
通膨抑制與經濟成長孰重  歐銀升息左右為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