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呢:反思文革,明確方向

飛呢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訊】最近,王友琴女士的”文革受難者”一書的出版,和大字報”中國向何處去”的作者楊曦光(楊小凱)的去世,成了我對文革進行再思考的兩大因素。特別是讀了楊曦光的”中國向何處去”和他的獄中回憶錄“牛鬼蛇神”以及作者後來的幾篇關於文革的文章,使我對文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此對如今的中國民主運動的走向也進行了思考。

文革不是前後一致的”十年浩劫”

就像如今許多二十多歲的中國青年對”六四”不知曉一樣,我雖然也經曆了文革,但對它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並不清楚,坦白地說是認同官方對文革的定論即”十年浩劫”的。這是因爲文革開始時,我還不到十四歲,既不成熟,在政治上又十分的遲鈍。加上官方對許多敏感事件的封鎖和歪曲,因此,對文革的印象就是毛要搞劉,搞極左,結果成了群衆鬥群衆,百姓殺百姓。最後打煩了,打累了,經濟崩潰了,沒飯吃了,只好停止鬥爭,恢復舊持續,復辟搞經濟了。

第一次聽到對文革的不同聲音是大約在1985年,我當時給人美做連環畫。我的責任編輯葉欣對我說,歷史會對文革做出評價。文革是人民群衆反特權,反官僚的革命。當時的我是一頭霧水。我相信,甭說是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即使是許多民運的積極分子們,都是接受官方對文革的定論的。

事實是,文革是毛利用百姓對共產黨幹部的不滿發動的。由於49年共産黨掌權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從鎮反,土改,三反五反,反胡風反右到後來的三面紅旗,中國老百姓政治上沒自由,經濟上沒飯吃,餓死,被殺死,幾千萬,因此早已是心懷不滿。至使六十年代初許多地下異議組織相繼成立。毛利用這些不滿,發動了文革,目的是把這些不滿引到劉鄧身上去繼而將他們打倒。而保守的政府系統亦利用群衆,與毛進行了反反復複的較量。像文革初期,保守的政府系統控制了毛發起的運動,使毛的計劃失敗。於是毛轉而支援中學中出現的“紅衛兵”來踢開劉鄧的工作組。”劉鄧一旦發覺毛澤東公然支援被他們打成非法組織的紅衛兵,於是馬上又接過這張牌,支援”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把矛頭轉向四類分子……當時劉鄧及周恩來的國務院都直接支援鼓勵老紅衛兵打殺黑五類的行?周恩來的愛將周榮鑫,後來還直接給殺人最凶的老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財政支援。”(楊曉凱’再談文革’)眼看劉、鄧、周又扭了鬥爭方向,於是由陳伯達出面發難,批血統論,批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由此造反派出現了。造反派主要以所謂成份不好者或他們的子女組成。北京當時的”狗崽子”遇羅克和同情他的”四三派”都打著支援中央文革和毛澤東的口號,與同情”聯動”和”血統論”的”四四派”據理力爭。在那個階段,中央文革和”造反派”相互利用。

楊曦光的”中國向何處去”可以說是造反派的宣言。據作者本人解釋”中國向何處去”出臺背景時說,作者”在湖南農村進行了一些社會調查,特別是調查了當時知識青年要求回城的運動和臨時工會式組織提出經濟要求的運動。我最後的答案是:中國已經形成了新的特權階級,他們”壓迫剝削”(純馬克思語言)人民。中國的政體與馬克思當年設想的巴黎公社民主毫無共同之處。所以中國需要一次新的暴力革命推翻特權階級,重建以官員民選爲基礎的民主政體。這就是我寫的”中國向何處去?”中的主要觀點。”自然這種直接威脅共產黨統治的言論,立刻遭到了封殺。而造反派被利用完畢,亦遭共產黨的血腥鎮壓。像文革後期的清查”五一六”,清查三種人,以及道縣屠殺,廣西屠殺,成千上萬人被殺害。遠比六四殘酷得多。

因此,毛發動文革是爲了清除異己。人民參加文革,是爲了反中共特權階層。文革是中共取得政權後與鎮壓人民與反鎮壓的鬥爭的一環。它既是即使十七年歷次政治鬥爭血腥屠殺的繼續,又是後來八九運動被鎮壓的預兆與榜樣。

八九民主運動是文革的繼續

六四運動的過程與文革亦相似。它也是百姓中對政府不滿情緒的爆發。仍舊是人民與特權階級的鬥爭。是文革以及歷次政治運動人民對政府不滿的繼續。但是又是與政府內的改革勢力遙相呼應。而同時亦得到了政府內改革派的同情與支援,這也是它爲什麽持續那末久,影響那末大的原因之一。而後來保守派也是利用群衆的情緒,激化矛盾,最後以鎮壓收場。(政治上不成熟的學生上了當。使運動後期失去控制。)文革中,共產黨屠殺了造反派後,掩蓋歷史,說是造反派進行的屠殺。由於六四發生在天安門廣場,並且是在世界通訊媒介百倍發達于文革時期,因此不能嫁禍於人,只有掩蓋和歪曲。文革中,鎮壓造反派被認爲是結束文革的必要手段,八九屠殺,亦被稱爲爲了穩定和發展經濟。

文革中的造反派,多爲革命民主主義者。他們的主要目的在於”建立紅色政權”。換句話說,是個誰掌權的問題。而沒有考慮怎樣以政治體制來杜絕官僚特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仍是變相的農民起義者。文革後,民主國家的政治經驗流入中國,因此,六四不僅提出了反官倒,還有了進行政治改革的呼聲。(這也是對政府內改革派的支援)雖然有了進步,但由於中國的民主運動的不連貫性,當時的六四運動的領袖們的鬥爭形勢仍舊是請願的形式,其形式和政治目標與二十多年前的文革群衆鬥爭的形式相差不大。都沒有提出壯大政治反對勢力的任務──共和及憲政的組織基礎。雖然有”高自聯””工自聯”,但都是極鬆散的群衆組織,加上沒有政治鬥爭的歷史與經驗,不能成爲政治力量。

文革中的造反派與八九運動的參與者,是前輩與後輩的關係。可是由於政府的有意歪曲和誤導,後者對文革是認同官方定論的。也就是說,他們對政府對文革造反派的鎮壓或是不知道,或是認同的。”例如當鄧小平指責八九民運是文革的造反運動時,民運份子紛紛辯解他們不是文革的造反派。這種辯解首先認同了當局對造反派的政治迫害。在他們看來,迫害壞人是對的,祗是他們不是真正的壞人和反革命。”(楊小凱’大陸持不同政見運動的不連續性初探’)認同歷史上政府對反對派的迫害,就是爲後來的對自己的迫害敞開了門。

明確方向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文革,七六年的四五運動,八九年的六四,都是群衆與政府內的勢力互相利用或互相呼應的。這也是因爲中國缺少解決社會問題的體制,群衆中的不滿,政府內的爭鬥,只有靠運動這一畸形的形式解決或緩和。每次運動之後,政府內總是有上有下,社會上總是鎮壓和平反。

目前的民運人士中,停留在文革初期水平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可能仍不是少數。不過,要以奪取政權爲目標的民運,是不會成功的。反之,總結歷次運動經驗,民運應以培養和加強政治反對力量爲目前的工作重心。因爲沒有一個能與共產黨抗衡的政治力量,中國實行民主共和的可能性幾乎爲零。當然這裏有幾個可能性。其一,將國民黨從臺灣請回大陸。其二,共產黨一分爲二,或三。(於其黨內打鬥得不可開交,不如分裂爲兩三個黨。)來互相制衡。目前以海外爲基地的民運各黨的力量不足以與共產黨抗衡。(要知道,當年袁世凱成了大總統是因爲他在當時的皇室內是一個有威望的改革派。而當時的革命黨的影響在社會上是很小的。)雖然這些可能性目前看來很小,但仍舊是”可能”。

另外,目前國內不滿情緒是空前的。有可能出現六六及八九年的黨內與社會聯合的情況。因此,民運的任務是在鼓勵群衆的維權運動同時,要進行公民教育:不要陳勝吳廣,要憲政共和。其次,與黨內改革派呼應, 並利用其改革政策,分化爭取。最後,最重要的是研究歷史,對歷史上反對集權統治的反對派有所認同。聯合一切反對派,壯大力量。

這裏便遇到爲什麽中國民主力量薄弱的問題。中國的民主運動已有了五十多年的歷史,從49年以後就沒有斷過。到如今仍舊像個孩子。力量單薄,政治上不成熟。這與中國的持不同政見運動呈現明顯的中斷性,分不開的。正像楊曉凱所雲;”其特徵是後起的持不同政見運動很少對先前的持不同政見運動有認同感。其後果是:中國自四九年以來的歷次持不同政見運動的經驗沒有得到繼承和積累,也從沒有産生過具有象徵意義的領袖人物。與同時期發生在波蘭、南非和南韓的持不同政見運動相比,顯得極不成熟,老是長不大,更沒有産生過象瓦文薩、曼德拉和金大中這樣在各次不同政見運動中有連續性影響的人物。”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陳佩華也說過,官方的有意誤導和對於文革歷史的有意歪曲宣傳,是造成新生代持不同政見運動(八九民運)不認同《北京之春》及文革造反派的原因。而對文革造反派屠殺的認同,是造成六四屠殺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願今後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從事民主運動的人士研究文革,研究中國迫害反對派的文化,使中國的民主力量進一步成熟和壯大起來。

轉自《網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文革風未絕 打砸搶抄家遊街司空見慣
秦小川:我們反對中共甚麼(二)
【專欄】今鐘﹕土馬克思與洋馬克思
王吉陸:守望民間苦難記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