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華人創業傳奇:從地下室到大商業公司

——開市達工商置產總裁林邦夫先生談創業艱辛及理念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盧露華府報導)很多商家要尋找店面、辦公室時,都會想到撥打開市達工商置產的電話,開市達(Capstar)是一家以商業房地產為主的公司,也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短短10年間,從地下室起家,發展到如今頗具規模的、具有高專業水準的知名商業房地產公司。記者為此走訪了創始人林邦夫先生,試圖瞭解他的創業經歷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在線收看新唐人海外華人節目對林邦夫先生的報道

頗具儒商風範的林先生對其創業的歷程娓娓道來:「從我創業到現在,在我這個領域裡認識了很多朋友,在我創業的過程中,在僑界有很多朋友的幫助,還有很多顧客的支持,公司今天才戰戰兢兢地在美國的社會支撐下來……」


地下室事業初創,感念幫助過的前輩

「在我剛創業的時候,我的公司設在我家裡的地下室,請了一名秘書,幾名經紀,找到了一些桌子,辦公室就這樣做了起來。過了幾個月,有些發展了,覺得生意不能再在家裡做了,就搬了出來,這時碰到一位很熱心的保險業的前輩楊關榮先生,他原本是公平保險公司的總經理。他當時就租了我現在的辦公室。當初在公司要擴大的時候,我還沒有能力去負擔一個很大的辦公室,因為創業是非常辛苦的。楊先生就幫我這個忙,說:『你先來,就租一間,盡量用,沒有關係。』就是因為他這句話,我們才有了現在的辦公室,公司也從一間、兩間、三間,擴展到現在的十五、六間。就是靠楊先生當時助了一臂之力。所以在我心裡,實在是很感激他,因為在創業的初期,碰到這樣熱心幫助的前輩,實在是很難得。」

「在我們成長的時候,我參加了很多僑社的活動,當時也認識了一個很好的朋友,就是曾經做過中華會館主席的堯世永先生。我那時候做了一年華商總會的會長,替僑界服務。當時僑界有兩個商會,一個是華商總會,一個是華人商會,兩邊的理事有很多是重疊的,所以當時大家辦活動的時候,經常互相邀請,合作得很好。可是我總覺得為什麼僑界要有這麼多的會?有時候覺得疲於奔命,人力也不集中。我覺得中國人應該團結,所以就跟當時任華人商會會長的堯世永商量:『要不要把兩個會合併起來,你看怎麼樣?』堯先生立刻就答應。在我們僑界大部份都是將一個會分成兩個會、三個會,很少是把兩個會合成一個會的。當時,就是因為堯先生有非常前瞻的眼光,寬廣的氣量,所以我們很快就把兩個會合起來了,就是今天的中華商會。所以,在我服務於僑社的過程中,碰到堯先生這種人,也是不容易,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領袖風範,才能主持中華會館。這麼多年中,我也得到了商會中所結識的許多朋友的鼎力相助。所以我非常謝謝他。」

生意是長期的,不是短平快。做不做成生意無所謂,交個朋友是最重要的

「再有呢,就是還有很多很支持我的顧客,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記得有一次,這是很久的一次,在十年前,我幫一個顧客找一個餐館的地點。當時他們剛從福建移民過來沒有多久,住在中國城很小的房間,裡邊還隔了小間,擺了上下鋪。他的兒子都是剛移民過來,很小,不到20歲。當時我帶著他們看了一些地方。從事這一行呢,我沒有抱著每次看了房,就要做成一筆生意的想法。他們既然來找我,我覺得都是中國同胞,有這個義務,要幫他們一下,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尋找他們要的東西。這個過程中,他們找了我很多次。很多年,我們一筆生意也沒有做成。我也不覺得怎麼樣,交個朋友是最重要的,做不做成生意是無所謂的。可是這幾年,他們做得非常好,開了五家餐館。當時的十幾歲的小孩,現在都快30歲了。也成家立業了,都買了房子,每一個都開了好幾家餐館,現在他們什麼生意都來找我。後來我想,雖然當時沒有做成生意,實際上生意是長期的。這一行,不能指望說,像有些人在國內講的,短平快。短平快在美國是行不通的,我們這是一個傳統的行業,叫扶植人脈,也就是在外靠朋友。如果沒有朋友的支持,我們公司今天也不會成長。這是我這些年當中,在創業過程中,認識了一些這麼好的朋友,心裡的感觸。」

吃苦是好事,挑戰讓人昇華和進步

「我是77年移民到美國來的。我來馬裡蘭的第二天就去一家餐館找工打,賺一些學費和生活費,念完了馬裡蘭大學的財會專業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還做了一段時間餐館貼補家用。當時是很辛苦的,頭20年,差不多沒有度過週末。一周工作7天,幾乎沒有度什麼假。」

「進入房地產行業,是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我在餐館碰到一位美國的開發商。他是做商業房地產的開發、管理的,那時候是1983年。藉著這個偶然的機會我進入到房地產行業,在他的公司做上了會計經理。」

「這個老闆人心很好,但是脾氣比較急,屬於中國人說的那種『面惡心善』的人。他常常給我很多的事情做,每一件事情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都是我從沒做過的。我需要費很多心思把它們琢磨出來。有的時候為了寫一個程序,我常常熬夜到很晚,第二天拿給他的時候,他很吃驚,想不到我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把它做出來。雖然有點苦,但是我很快樂,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人生中的苦難都不是壞事,正是那些挑戰才能夠讓自己昇華和進步。所以我從不怨天尤人。」

無求的心境;寧願自己吃虧,不願意客戶吃虧;要講究信用

「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從開始到現在,幾乎一路都會有很多困難。我本身不覺得自己是個推銷員。我只是把我所知道的解釋給客戶聽,至於說買不買,是他們的決定。我從來不會說,要達成什麼交易,施一些什麼取巧的方法或是一些手段。我覺得這是不正常的。做生意,要講究信用、名譽,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寧願自己吃虧,不願意客戶吃虧,這是我一貫抱有的心態,生意是長遠的。」

以從事房地產行業21年的資歷,看華府房地產業:穩定的投資

「從長期來講,房地產投資在華府很少會賠錢。這個跟股票不一樣。房地產的漲幅是非常大的。在華府地區通常是七年一個循環週期,它會起伏一次。只要地點選對了的話,是個非常好的投資。中國人來到美國是落地生根,總是希望買一個房子,這種觀念是非常正確的。美國人通常是租房,到第二年就更加買不起,因為房價不斷地在上漲。中國人往往非常勤儉,把錢放到房子裡,將來退休,再去做別的投資。這是一個很穩定的投資。」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在房地產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林先生的公司仍能以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增長,除了打通人脈之外,還需要有遠見的投資目光。在公司附近的馬里蘭州洛城一帶,有許多商家當年是通過開市達管理或租賃的店面。林先生帶我們參觀了沿途的一些店家。看到這條街上生意興隆的景象,林先生由衷地為商家感到高興,也得意於自己當時的明智選擇。在金山和美心超市之間,有一排整齊而裝潢精美的店家。66台菜,莉蓮窗簾,美麗人生美發屋以及優之良品等商家座落在這裡。林先生說,當年他以批發的價格把這塊地整盤地拿了下來,為了避免競爭而選擇了不同行業的商家在這裡落戶,而這些商家大多是朋友,相處很愉快。選址的同時,考慮到樹立一個全新的華人形象與美國主流社會的同行業競爭也是這份地產交易成功的亮點。


他還透露了一個正在實施中的大計劃,公司在巴爾的摩港口地帶選中了一塊地建設亞洲商城。這將為那裡創造許多商機,對於帶動那裡華人社區的發展,林先生躊躇滿志。

內心的滿足:培養出優秀的經紀人

文化和背景上的差異讓華裔在美國的主流社會立足本已不易,統領一群美國人則更非易事,林先生公司的40多位僱員多來自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很多人放下了自己原本相當成功的事業加盟開市達,他們看中這裡的實力和具有挑戰的機會。斯蒂夫是一名醫生,在華府,費城等地開有多家診所,還做過幾年的製片人,半年前開始嘗試房地產這個全新的領域。他說:「John(林邦夫)眼睛裡流露著智慧,我們溝通的很好。我看中這裡的發展和John熱情的偉人」。 阿尼爾則從規模很大的一家主要從事住家地產生意的公司跳槽到開市達,對於不同於傳統的住家地產經營,他興味十足地開始擁抱一個個挑戰。陳安妮在大學裡學新聞專業,做過報社記者,在美國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又在證券交易市場工作了幾年,在開市達的4年時間裡,已經成長為一個專精的經紀人。她表示林先生在公司是個很有凝聚力的人。詹姆斯在商業地產領域摸爬滾打了22年了,林先生鼓勵他嘗試更多領域的生意機會。和這
些有著不同背景差異的人怎樣能如此的和諧共處呢?

「公司的員工一來,我會培訓他們,告訴他們要具備信心、愛心、恆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公司當時是從非常小的投資開始,這麼多年來,賺了錢,又去投資,買些更好的軟件,更好地服務於客戶。這些年來,公司通常是每年20%的增長。我也培養了很多非常優秀的經紀人。他們從別的行業轉入房地產業,做得非常成功,在我的內心非常滿足,幫助他們開創新的事業。和美國人相處,我對他們非常地直接了當。

我常說,過去中國人做生意握個手就算數,我把很多事情多擺到桌面上來,從來不隱瞞什麼。大家有個相互的信任,這樣相處才會長久。」

「公司目前象買賣、出租、管理、經營權的轉讓這些都做。生意的範圍已經從馬裡蘭,維吉尼亞,巴爾的摩拓展到了整個東海岸。我們也常常飛到西海岸去參加全國的地產開發商會,拓寬業務。」

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繼續做你該做的事

「公司的成長過程,一定會有起伏,當碰到不順利的時候,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你還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不是說今天有不順利的事情,改變你的做法。這是我一貫做人的原則,碰到不順利的時候,今天會咬緊牙關,必須做我應該做的事情,反而運氣又回轉過來。下一筆交易又做成了。目前對我來說,不順利的情況並不多。
我都是從很樂觀的角度來看的。」

面對同行業的競爭:看得很開

「對於同行業的競爭,這會有,難免。但是我看得很開。房地產總會有競爭,我覺得無所謂。如果用不正常的手段搶了你的生意,我想客戶心裡會明白。因為日久會見人心。我的客戶都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好像有的時候,我感覺就像醫生吧,做了很久,在這一行,病人就一定會來找你。靠大家介紹大家。這種關係不是一般能夠搶走的。」

「我並不覺得自己很成功,但是我能夠在美國社會能夠站得住腳,自己能夠做一些事情,回饋這個社會,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國同胞,這是我心裡想的。」

人生體會: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找回來,比如錢。錢花完了再賺就是了。有些東西失去了可能永遠都找不回來了,比如健康和友誼。我發現很多時候人們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都與錢相關。當人把錢看得很重的時候,會鑽進去,把一點點的得失都看得很重,這樣就忽略了人生中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如果把人生的重心轉移一下,拿那些精力去做些別的事情,生活會更豐富也一定很精彩。如果別人因為與你爭奪金錢或利益而欺騙或是傷害了你,我認為真正受損失的是那個人,因為你只是丟了一點點錢,但是卻因此而認清了一個人。在這麼多年的生意中,我學會了把錢看得越來越淡。」

躋身美國主流社會:糾正被人歧視的概念

「進入美國的主流社會,自己的心態很重要,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外來人,既然要在美國扎根,也應該把自己當作美國的主人翁之一,以這種心態去參加他們的所有活動,比如我們招聘員工會在華盛頓郵報上登廣告,參加美國地方,州一級甚至聯邦一級的商會,很多協會也去參加,一些政黨間的競選活動也參加,選舉投票也參與,因為那是我的權利,不能放棄。有些時候,常常聽到有些朋友抱怨說別人歧視華人。當我感覺到有些事情不公平時,我經常會首先看看自己有什麼做錯的地方,而不是去指責別人歧視我。很多時候是自己做錯了,因為文化和習慣的不同,就是自己做錯了。當改正過來之後,美國人一樣是很尊重你的。所以我從來沒有被歧視的概念。」

家庭中:用精華的時間陪伴家人

因為生意忙,上個月太太進到公司幫助。

「我的小孩,一個高中,一個初中。在家附近唸書。公司成長時,他們很辛苦,因為我那個時候我每週工作100個小時,陪他們的時間不多。即便如此,家裡邊也一樣有度假,有家庭團聚的事情,孩子們跟我的感情非常好。對於家庭,我的體會是:不管怎麼忙,要花時間陪家人,給他們很精華的時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1950年曾企圖暗殺毛澤東
謀殺張東嶽案 中國小留學生問題引關注
加女童被害引發中國留學生問題辯論
培育生命的花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