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學者要阻止害菌對人打「毒針」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5日專電)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很多有害的細菌都會製造一些如「針筒」一般的結構,並利用這些「針筒」注射有毒的蛋白質來控制人體或動物體的細胞,以利於菌株的繁殖。

未來,這些科研人員將繼續研究有毒菌株是如何製造出「針筒」,並研究被注射的毒素的基因。這些研究結果會被用來研製抗菌素,通過阻止「針筒」的形成,將有毒菌株變成無毒菌株。這些產品一旦問世,將成為新一代的抗生素,並具有無毒性和無副作用的特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梁嘉言告訴聯合早報說,雖然世界上的細菌種類繁多,許多對健康有害的細菌都有一些類似的致病基因。其中重要的致病基因,會製造一些如針筒般的結構,來釋放出有害物質。

他表示,如能阻止有毒菌株製造那些如「針筒」般的結構,防止它們釋放有毒的蛋白質,將能有效對抗細菌引起的疾病。

梁嘉言初步利用藍色絲足魚建立動物模型,從而能夠快速有效的鑒定這些基因的毒性,這一成果成功解決了細菌毒性研究中缺乏有效動物模型的問題。

他共花了五年,使用了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成功找出一些致病的重要基因,並研究它們的共同點。

他首先將有毒菌株和無毒菌株進行基因排列。他說,由有毒菌株所含有的基因會比無毒菌株多,因此扣除了有毒菌株中與無毒菌株相同的基因,就在有害的菌株中找出了兩三百個和疾病有關的基因。接著,他又比較了有毒菌株和無毒菌株放出的蛋白質。由於有毒菌株會放出較多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能使宿主產生疾病,因此扣除無毒菌株釋放出的蛋白,他就在有毒菌株中找出了十個和疾病有關的蛋白質。

相關新聞
加國腸梭菌致89死 台專家提供防治之道
灰指甲泡醋 抹生薑 塗精油無效
睫毛倒插 醫師:就醫趁早避免角膜潰瘍
過期人工淚液 小心成為細菌溫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