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為什麼這樣紅

人氣 683
標籤:

【大紀元8月9日訊】“刀郎”的名字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成名之路非常值得深究———一般新歌手是通過媒體宣傳將歌聲、名字、面孔傳遞給聽眾的,但是,當北京的媒體率先開始報導刀郎的時候,卻是以“滿街刀郎聲”、“給唱片界一記響亮的耳光”為題———這就是說,刀郎先是在民間流傳起來,然後才受到了媒體的關注的。然而,當刀郎真正借助媒體將自己的名聲提升到無以復加之時,其音樂、歌聲跟整個時代的落差卻日益被另一些業內人士注意,很多人疑惑了:以刀郎的實力及他的專輯制作水準,他為什麼這樣紅?他憑什麼這樣紅呢?
  
  據中華網8月8日報導﹐昨天,記者藉在新疆之機,聯係上了刀郎的經紀人李松強,雖然刀郎本人據說為了第二張專輯去外地采風去了,但在記者與李松強面對面的談話中,終於把握住了刀郎之所以成功的一絲脈絡。
  
  並不特別的過去
  
  今天刀郎的形象,被塑造成一個神秘而傳奇的人,據說他不願曝光,據說他常年在外采風,據說他做了多年音樂,甚至有四川記者為此在他家門口蹲點10天去挖他的所謂隱私……可是昨日,記者在李松強“欲說還留”的介紹中卻發現,刀郎過去的生活與諸多愛好音樂的民間歌手實在沒有任何區別。刀郎,一點也不神秘。
  
  刀郎出生於1971年,是個四川人,他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音樂訓練,初中畢業後他便從家鄉來到四川內江,自學鍵盤彈奏技術,並開始對作曲、製作等音樂方面的事情感起興趣來。此後,他輾轉於全國數個城市尋找未來,並以自己嫻熟的鍵盤技術糊口。他先到四川成都的餐館裏替人伴奏,後又隨流前往海口“淘金”。李松強說,認識刀郎時他們都在海口,刀郎是餐廳及夜總會裏最有名的鍵盤手,而李松強是彈貝斯的。
  
  經過幾年“流浪”,1995年,刀郎隨在夜總會認識的第二任新疆籍漢族妻子(一位夜總會主持人)來新疆定居。在新疆期間,他仍以相關技藝謀生。同所有想成名的民間歌手一樣,刀郎並未放棄成名的夢想,一直想折騰出個什麼……  

  四個月迅速成名
  
  很多人說刀郎在新疆已經紅了10年,那肯定是不卻切的,因為直到1999年,刀郎才同一群朋友製作了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名字叫《原創第一擊》,李松強說,當時幾個朋友是想通過這張專輯來“反映新疆都市生活”,因此那是張完全意義上的流行歌曲專輯。專輯出來後,毫無反響,李松強承認:“沒有人願意聽這個”。
  
  之後,刀郎安靜了一段時間。不過,2001年,他們又做了一種新的嘗試,他們製作了一張“反流行音樂”的《大漠情歌》專輯,裏面都是些新疆民族歌曲的翻唱,目的是“讓內地人了解新疆”。李松強說:“當時專輯是想弄成旅遊紀念品的”。《大漠情歌》自然也是沒有太多市場的,不過,從製作這張專輯開始,這幾個新疆的外鄉人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創作路子,那就是把新疆民族的音樂元素融入到他們音樂中,“民族的是最有生命力的”,李松強拿這句老套的話來總結他們的經驗。
  
  2003年,刀郎又想“弄出點事情”了,他同新疆的一名女歌手黃燦合出了一張專輯叫《西域情歌》,這裏面也是翻唱新疆的民族歌曲,他們仍然做的是“旅遊紀念品”。
  
  2004年1月6日,刀郎出了今天令他聲名遠播的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這張專輯是純粹意義上的刀郎第一張個人專輯。李松強說,當時刀郎做完這張專輯後,對他們說“我覺得這是張好專輯,你們需要配合我。”李松強等的配合自然是去找好的發行商。這時,以經營音像制品而赫赫有名的廣東“俏佳人”公司正打算成立經銷唱片的分公司“大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大聖利用自己銷售音像的發行網絡來替刀郎發行《2002年的第一場雪》(有媒體曾稱大聖利用了盜版的銷售網絡)。
  
  不知是因為刀郎這個陌生的聲音在音像製品店裏反復播放引起了媒體的注意,還是刀郎的歌真正好到口口相傳贏得了市場,反正在5月,北京個別媒體便開始大肆鼓吹“世上出了個刀郎”,他的“唱片滿街飛”。
  
  記者發現,一個驚人的數字以往被媒體弱化了,那就是:刀郎的“火”事實上只用了4個月。4個月,這個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點?對此,李松強說:“刀郎的成名還不夠快,他用了兩年時間兩張專輯才做到了今天的成功。”
  
  成功帶來諸多質疑
  
  強大的知名度並不能掩蓋刀郎音樂的蒼白,機乎所有的樂評人及創作人都認為刀郎的音樂“很一般”,有人甚至表示,像刀郎這樣理念守舊、製作手法是上世紀80年代水平的音樂,其流行是一種倒退,是整個中國流行樂壇的悲哀。然而,刀郎還是“紅”了。
  
  記者問李松強,“你覺得刀郎的歌究竟贏在哪裏呢?”李松強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是需要,刀郎是唱片界的需要。”他認為音樂有很多種,中國音樂市場很大,“我們做音樂的出發點不同,有些人是自以為是地做音樂,可是我們想做市場需要的。有人拿他跟周杰倫比,但他們沒有可比性。”
  
  在業內人士感慨刀郎的走紅“匪夷所思”時,還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按正常規律,在媒體報導前,僅僅以音像店連續播刀郎的歌這種民間方式來傳播刀郎專輯的話,三個月在全國只能做個淺層次鋪墊,而聽眾之間口口相傳到紛紛購買則需要一個更為漫長的周期。如果沒有借助外力(例如媒體的轟炸),刀郎的專輯真會有傳聞中300萬的實際銷售量嗎?對於這些,李松強避重就輕,他說現在很多媒體都在說刀郎的“不是”,但是,他們不在意這些,李松強說:“今年2月至 5月間,我過得很幸福。因為那時網友的評論都很真實。”記者注意到,李松強的“幸福時間表”刻意避開了首篇大幅推介刀郎文章的發表時間。
  
  記者詢問李松強,“刀郎好像先是從北京火起來的嗎?”李松強並不承認這點,他說刀郎是先從南方開始流行的,因為刀郎的碟是從廣東發出去的。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李松強不願透露刀郎專輯“驚人”銷量的具體數字。
  
  一年只做五場商演不做個唱
  
  “成功”後的刀郎卻一直在“收斂”自己曝光的機會。他除了在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首映禮上露面外,幾乎絕跡所有的演出場所。據說刀郎這一“捂”,迅速將自己的商演價碼提到了35萬到40萬———這是連朴樹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數字。當記者就此數字向李松強核實時,李松強不置可否地笑了。他也不願透露刀郎的演出價位,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不少人說,趁刀郎這麼紅,敢快出去搶錢啊。但我們不想刀郎這麼快就頻繁地接商演。我們是靠唱片出來的,我們希望以後能夠靠版稅生活,這個概念我們是要堅持的。”
  
  李松強說,他們已經考慮過了,以後刀郎一年只接五場商演。至於個唱,李松強也很堅持,他明確表示:“我們不想做個唱。”李松強解釋,他們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長期在聽“歐美唱片背后的事”。李松強說:“歐美的唱片就是我們這樣做的,我們出了專輯後沒必要告訴媒體這個專輯有什麼花絮,它的歌手是何出身。唱片就是唱片,就應該在店裏賣。它是以銷量來說話的。歐美藝人是靠收版稅過活的,而我們國內的其他歌手卻是賠錢出唱片來打名聲,以演出來賺錢。”在國內唱片工業不成熟,盜版橫行的現狀下,李松強給刀郎樹立的目標聽起來很“宏大”,但李松強回答說:“這種事總得有人先去做吧”。
  
 聽了李松強的“版稅活法”,記者隨口問李松強:“如果今年春晚的導演邀請刀郎上春晚,你們願意吧 ”李松強想都沒想,就衝口而出:“我們不去”!(張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神秘刀郎首次露真容 坦露成功背后的辛酸
刀郎走紅突遇質疑 刀郎表示暫不予回應
神秘刀郎 要在《十面埋伏》首映式上露臉
《十面埋伏》首映慶典 刀郎將現廬山真面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