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研究股市時間長短和報酬率無太大關連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2日電)台灣今周刊與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合作的投資人情緒指數調查發現,研究股市資訊時間長短和報酬率並無太大關連,且投入愈長時間研究者在股市中通常交易量較大,交易次數也較頻繁,在報酬率未隨之增加的情況下,反而花費較高的交易成本。

調查顯示,每周平均花七小時以下研究股市的投資人,約有七成賠錢,近兩成賺錢,花七小時以上用功的投資人,賠錢的比率也達六成五,賺錢者也僅兩成。

今周刊社長梁永煌認為,景氣從谷底翻升是年初時市場普遍的共識,也因此大部分投資人手上皆維持高持股,但第二季以來在中國宏觀調控、高油價等利空衝擊下,由於股市由多翻空的速度太快,用功與不用功的投資人都出現虧損。

台灣股市專家指出,或許空頭來臨時股市大部分投資人都會賠錢,但只有用功的人才有較多機會抓住大盤轉折點,如8月中台股創低量兩個交易日之後出現反彈,了解過去台股創低量後走勢的投資人,就可以此為反彈訊號,不用功的投資人,買賣股票就跟賭博一樣,賺錢只得靠運氣,保德信投信全權委託部經理劉建和即認為,用功不一定賺錢,但想賺錢一定得用功。

此外,經過五次調查,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也觀察到,從情緒指數已可約略看出未來股市的大方向。以美國的情況為例,瑞士集團瑞銀證券(UBS)情緒指數從今年1月的108,滑落至7月的88,同時期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從10600點附近下殺至7月下旬的9961點,而6月底曾有一次重登萬點的反彈走勢,6月的情緒指數同樣出現回升。

情緒指數半年內連三次下跌,而台股指數連跌五個月後,從8月下旬開始演出中期反彈,不過股市專家認為,如果和往年回檔修正幅度都有五成比較,其實這次拉回仍不夠深,反彈結束後9月下旬可能再次下殺。

劉建和即指出,9月底台股若再次翻黑,其實可以期待第四季將有機會出現反彈幅度更大的行情,「就像去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時大家悲觀到極點,敢進場的人果然歡喜收割。」想搶搭反彈列車的投資人,9月底或10月初大盤拉回時,應是迎接下一波行情的最佳佈局時點。

台灣投資人情緒指數調查由今周刊與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敏華與郭迺鋒合作,參照瑞士集團瑞銀證券(UBS)情緒指數調查內容,針對台灣投資人,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台灣投資人樂觀指數」調查,本次調查日期為8月2日至8月16日,為第五次調查。本次問卷針對台灣各縣市證券商家數採分層抽樣,樣本數共1109份,在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個百分點。

相關新聞
南韓現代汽車推出新車款 目標對準日本汽車
葉明峰:台灣通訊產業蓬勃發展 不會觸頂
中國大陸出版業壟斷體制將打破
西藏見聞:經濟建設和漢藏矛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