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年輕華文人才吃香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特稿)泰國華文教育從半世紀的禁忌,到一九九零年恢復自由開放至今,已進入興旺階段,年輕華文人才在就業市場裡非常吃香,他們不但不怕找不到工作,薪水可討價還價,還可經常跳槽。不過一般相信,這種受寵的現象將只是曇花一現,再過二、三年後,年輕華文人市場才將會出現過剩的現象。

泰國年輕華文人才主要來源有三:一是本地華文學子;二是來自台灣;三是中國大陸。來自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很少。

泰國華文教育在一九九零年經政府確認為商業語文,不再是共產國家語文後,開始公開教授。在曼谷的泰國中華會館首先開設中華語文中心,獲得泰國政府第一張中文學校設立證書,掀開重振華文教育的史頁。

隨後,曼谷和泰國各省內原有的華文學校紛紛重振華文教育,民間社團和企業界設立的華文語文補習學校和中心,更如雨後春筍般地林立,但良莠不齊。經過十四年的發展後,泰國土生土長的年輕華文人才大批地湧入就業市場。

其次,泰國北部前國軍義胞年輕後裔,大都在泰國土生土長,在泰北山區完成「早晚華文教育,白天泰式教育」後,也都成為泰國公民,可以合法在泰工作。他們大多在完成高中教育後就下山進入就業市場;也有少部份繼續進入大學畢業後再就業,他們在多年後,也在泰國年輕華文人才市場上站有一席之地。

台灣在泰國振興華文教育上擔當了一個要角。十六年前台商紛紛南來泰國投資設廠,出現一股南向熱潮,在政府輔導下,台商開始設立泰國中華國際學校,由小學到高中十二年級一貫性地教授中文、英文和泰語教育,台商們更紛紛要求其他國際學校也為他們的子女開設華文課程,使這些台商子女在泰國有機會能繼續學習華文教育。

如今,早期來泰的台商子女們在台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泰國等國家學成後投入泰國就業市場,他們先是大多抱著學習的心情進入企業界,只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不少人被父母召回家族開設的公司或工廠繼承父業,其餘則迅速地往領導階層遞昇,或是在父母協助下自行創業。還有一些因為在歐、美、亞洲和台灣由通婚而來泰定居的台灣新娘或夫婿們,也是另一批年輕華文人才的來源。

中國大陸也是泰國振興華文教育的一個外來源頭。它不但提供低薪的華文教育人才,更在最近十年裡一股「留學泰國」的趨勢下,泰國大學中處處可見到「中國留學生」,曼谷市內一所天主教創設的英語教授大學裡,中國留學生人數就有近千人。他們大都學有專長,加上認真學習泰語,畢業後進入泰國企業界非常容易。

此外,在中國大陸不少大學裡,如北京、廣東和雲南省等都設有泰國語文學系,畢業生裡也有因通婚或就業關係而來泰定居,但人數不多。

瞭解泰國就業市場的人士透露,目前各公司行號或工廠對通曉華文的年輕就業者,給予的待遇都比只通曉英語或日語者稍高,原因是過去這種人才很少,最近一年裡開始比較容易找到,這顯示出年輕華文人才供應正在增加中。不過,他們認為,泰國未來和中國、台灣等市場來往密切,未來一到二年內華文人才市場的供需量應會平衡發展。但再往後就可能會有人才過剩的危機,屆時雇主將有精挑細選的機會,他們可不必花費太高的成本,就可輕易地獲得精通中英泰三語文的年輕人才。

相關新聞
2004年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在新澤西召開
駐韓代表李在方就「網站歪曲歷史」向韓道歉
洛杉磯僑一中心華文網路巡迴教學
2004年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在新澤西召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