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異常嘔吐陣發性哭鬧 醫師:家長要小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勝裕新竹市24日電)嬰兒如果突發性地哭鬧不安、吐奶,家長可要小心。台灣新竹一名小女嬰因陣發性的哭鬧及嚴重嘔吐,送新竹醫院診治,發現罹患罕見的合併腸套疊疾病,經緊急手術,才挽回小女嬰性命。

新竹醫院表示,這名八個月大的小女嬰因陣發性哭鬧不安及嚴重嘔吐,將當天所有喝入的牛奶全部吐出,被送到小兒科診所診治,發覺女嬰可能罹患腸套疊,便轉送新竹醫院小兒科急診,做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小兒科醫生廖明厚表示,超音波檢查發現,小嬰兒出現腸套疊疾病的典型「標靶徵侯」,確認小女嬰罹患此病,立刻安排鋇劑灌腸治療。但經放射科醫師五次的努力灌腸後,仍然無法成功將腸套疊復位,於是緊急手術治療。

廖明厚說,在手術中發現,女嬰是腸旋轉不全的患者,除了腸套疊外,同時還合併有腸扭轉,造成腸子缺血及腫脹,非常困難復位。而套入大腸的末端迴腸,長度約四十公分,復位後發現已經出現腸壁出血,還好及時手術,成功恢復小腸血液循環,而保全這截小腸;如果再延遲六小時才手術,這段腸子很可能就會壞死而需切除,同時小女嬰也很有可能因此休克死亡。

新竹醫院說,腸旋轉不全發生率約為三千分之一,發生的原因是胚胎時期第四週到第十週時,腸子發育過程,沒有完整的旋轉到正常人的二百七十度,或固定在正常的位置所致。而小兒先天性腸阻塞,常見的併發症有十二指腸阻塞、小腸扭轉及大腸扭轉等,但像這名女嬰同時合併腸套疊的個案非常罕見,世界上僅有零星的報告。新竹醫院表示,這次成功治療的關鍵,有賴第一線接觸的小兒科醫師,需具有高度的警覺性及豐富的經驗,並在患者病發後的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內診斷出來,進行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若醫師經驗不足,延遲到一天以後才診斷出來,這種疾病的小孩死亡率會大幅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到八十以上,相當危險,因此提醒家長注意小嬰兒的生理變化。

相關新聞
瘟疫與人類:清末疫疾 (二)
針灸用于治療手術後不適
北京一工地集體食物中毒
狗狗渴了這樣做  寶寶見狀興奮的不得了 最後還跳起了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