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評鑑 指標兼具量質化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即將針對全國大學校院首次進行校務評鑑,評鑑指標方案上週出爐,其中量化與質化指標兼具,不僅有爭議甚大的SCI(科學引文索引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等各類學術論文或專書等「研究成果」,還包括教師授課時數、學生畢業率、退學率等「學校師資」、「課程與教學」、「學習資源」條件,甚至教師推廣教育收入等「推廣服務」成效都將納入,但備受矚目的「大學生就業率」則因評鑑困難而被剔除。

負責此案的台灣評鑑學會理事長劉維琪說,「大學校務評鑑指標」已完成大學意見徵詢,10月正式公佈,各大學10月至12月針對各指標提供書面報告,學會將廣邀學者組成委員會,明年2月至6月進行七十六所大學實地訪視,評鑑報告預計明年9月公布﹔而「一切將力求公開透明,讓社會真正了解大學辦學現況與各校定位」。

七十六所大學預計先做「分類」,包括一般大學校院(四十七所 )、師範校院(十所 )、體育學院(三所 )、藝術大學校院(三所 )、醫學大學(七所 )、軍事校院及警察大學(六所 )﹔各類大學再「分學類」,預計分為理、工、醫、農、人文、社會等六種專業學類進行評鑑。

評鑑指標總計近百項,其中不僅有學術論文、著作專書、國科會獎助計畫等「研究」成果,還包括教授比例、生師比等「師資」條件,「課程與教學」、「學習資源」、「辦學特色」、「通識教育」、「訓輔」等教學成效也納入評鑑,甚至學生退學率、畢業率都將納入。而其中不僅將蒐集論文篇數、被引用次數等「量化」數據,也將考量教學特色、研究創新及貢獻等「質化」指標,甚至研究應用於企業界的成果都將納入。

針對外界質疑評鑑有重理工輕人文之嫌,劉維琪指出,未來將廣徵各領域學者組成委員會進行「同儕評鑑」,部分領域更將把資料送至國外「外審」,期刊論文等量化數據,只是評鑑指標之一,大學可以自行選擇學校最具優勢的重點指標進行評比。教育部高教司則指出,基本上評鑑結果是為公佈社會了解國內大學辦學研究狀況,也提供學生選校參考,不作為經費分配依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