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能源部長秘訪北京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報導) 俄羅斯能源部長上周末對北京進行了秘密訪問。觀察俄羅斯戰略動向的有關專家評論認為,俄羅斯正試圖利用手中的石油,為自己的地緣政治目的服務。不過俄羅斯的石油可能已沒有過去那樣高的戰略價值了。 俄羅斯能源部長赫裡斯堅科周末秘密訪問北京的消息是“紐約時報”的署名文章透露的,而且已經得到有關人士的證實。中國媒體對這次訪問沒有予以報導。赫裡斯堅科在北京同中國官員會談的內容目前也不得而知。

設在北京的“劍橋能源研究協會”負責人羅伯斯說,赫裡斯堅科的低調訪問既是商業利益的驅使,同時又帶有地緣政治戰略的考慮。他說,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上具有互補性,而政治因素卻是兩國關係的“關鍵動力”。他的依據是,莫斯科上星期表示願意將俄羅斯政府沒收的前尤科斯石油公司資產的百分之二十賣給“中國石化”。

*普京望修復同中國的關係*

評論認為,俄羅斯能源部長秘密到訪北京的另外一個直接目的是“平息”中國對普京政府最近在西伯利亞石油管線走向問題上的“失望”。眾所周知,中國希望多年的西伯利亞石油管線的出口最後定在了西伯利亞境內的太平洋沿海,而不是中國所希望並一直積極籌備的經黑龍江省大慶的路徑。中國的失望不言而喻。媒體援引紐約一家能源集團政治風險分析師的話說,俄羅斯能源部長的訪問表明,普京希望就此“修復”同中國的關係。

中國一家名為“中國經濟網”的媒體刊登文章說,俄羅斯的石油謀略體現了普京的“實用外交”。俄羅斯希望用石油王牌在太平洋地區獲得政治和經濟雙贏。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既沒有把全部利益給中國,也沒有全盤送給日本。文章說,俄羅斯是在“一箭四雕”:使日本、中國和韓國在依賴俄羅斯石油的問題上得到了一定平衡,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可以通過在日本海的石油輸出口岸向美國西部供油。有評論因此認為,俄羅斯的全部考慮其實主要是針對美國,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石油管線已因此“國際化”。

有評論指出,由於中國開闢了哈薩克斯坦及伊朗等中亞國家的多方位油源,所以實際上,俄羅斯石油對中國的吸引力已急劇下降。

相關新聞
中國和蘇丹關係日益緊密
台電石門風力發電站明啟用 年發電量1千萬度
電價喊漲 平均每月多付110元
游揆:風力發電站顯示落實非核家園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