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遠哲強調都市化污染問題值得深思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台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在中研院「華人社會的衛生史─從傳統到現代」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玩笑地表示,都市化的結果使水溝的水由清徹到有浮油,連瘧蚊都活不了,所以瘧疾也就獲得控制;不過,他強調環境衛生、生態和都市化的污染值得大家深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梁其姿今天以這個主題報告第一階段 (91年到93年 )的研究成果。她在分析「殖民醫學研究與衛生制度在台灣的建立與影響」時指出,1920年到30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東部移民農村實施的防瘧計畫失敗,但後來在西部都會地區控制瘧疾卻成功。

李遠哲聽到這段分析時向梁其姿開玩笑的說,如果去問一隻蚊子,為何瘧疾會獲得控制,那個蚊子可能會說,因為台灣的環境污染太嚴重,連生存的空間都沒了,所以瘧疾才獲得控制。

李遠哲有感而發指出,他小時候得過瘧疾,因為小時玩球,球不小心落在水溝,看到水溝水很清徹,後來水溝變得很髒,民國58年台灣逐漸都市化後,水溝的水逐漸有浮油,連水中生物都無法生存了。

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劉士永解釋,其實台灣的瘧疾防治調查早在1922年日治時代開始,後來1924年隨著嘉南大圳開發,並配合檢驗方法和科技的進步,逐漸了解瘧蚊生態,到1928年日本人又做矮小瘧蚊的生態調查,有了這些紮實的知識為基礎,才是後來瘧疾獲得控制的原因。

此外,國民政府在1950年代初期延續了日治時期防瘧站的制度,到了1956年瘧疾病例已經降到 437例,不再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