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 對海中生物造成重大損害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六日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今天報導,世人現在顯然已難以忘懷南亞海嘯對印度洋沿岸社區造成的慘重傷亡與破壞,但是研究人員才開始評估紅樹林與珊瑚礁等對漁業和觀光業都至為重要的海中生物受到的損害。聯合國已指撥一百萬美元資助一個專案小組調查環境受到此次災難的損害。

專家表示,如果過去對颶風等天災破壞環境所作的研究可資參考,則南亞海嘯災難對海中生物造成的衝擊,可能是巨大而持久的。

總部位於馬里蘭州銀泉的美國漁業處珊瑚礁專家侯瑞根說:「我認為(南亞海嘯)會造成重大的衝擊。連颶風都能對海中生物造成衝擊,這次衝擊的程度更大得多。」

ABC News 指出,某些地區的珊瑚礁也許已被整片破壞,其他地區的珊瑚礁也被堆積的淤泥和破碎殘餘物窒息。海邊紅樹林與沼澤地帶的幼魚和烏龜溫床也許已被徹底摧毀,這可能危及未來幾十年的漁獲。

雖然大多數體積較大的海中動物可能都已在巨浪來襲前逃往深海,沈入海底的漁具和尖銳、生鏽的金屬等破碎殘餘物對這些動物都構成未來的危險。

在檀香山的美國漁業處漁業專家布蘭納德說:「海嘯如何會對海中生物造成損害,有許多不同的因素。」

最容易受到損害的重要海中生物是珊瑚礁,這些精緻的群落是珊瑚蟲與海藻群體在石灰石上建成的。依賴每個珊瑚礁維生的海中生物種類超過任何其他的海中環境,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魚、海馬、海龜和海綿動物。

牠們對當地依賴捕魚維生的漁民社會,以及主要靠珊瑚礁吸引潛水者的觀光業,都至為重要。

南亞許多地區與泰國的珊瑚礁原已受到一九九八年聖嬰現象導致海水溫度上升的壓迫,現在研究人員想到這次海嘯會帶來什麼樣的進一步傷害就不寒而慄。

侯瑞根說:「在海嘯侵襲時,巨浪帶來極大的衝力,或許沖斷了許多珊瑚。然後在它們再度來襲時或許又把許多破碎殘餘物帶到珊瑚礁上。」

位於馬來西亞檳城的世界魚類中心接獲的初步報告指出,泰國沿岸的部分珊瑚礁「受到嚴重損害」。根據其中一份報告,部分珊瑚礁「已被摧毀」。截至目前,該中心接獲的報告顯示受損程度不一,有些珊瑚礁絲毫無損,其他珊瑚礁則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

該中心的努德魯斯說:「至少要到幾個月後,我們才會了解珊瑚礁受損的情況。」

另一個可能性是部分珊瑚礁目前是在成堆的淤泥、細沙和其他破碎殘餘物下窒息。珊瑚礁是依賴乾淨海水維生的,南亞到處都是破碎殘餘物的海水,可能導致珊瑚礁慢慢死亡。

紅樹林和海草生長的淺海環境,可能也已遭到破壞。布倫納德解釋說,這些地區是海岸線旁局部封閉的水域,往往是幼魚等最脆弱的海中生物棲息的地方。

布蘭納德說:「魚群和幼魚或許已被消滅,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幾年的魚會減少,進而導致未來幾十年的漁獲減少。」

體積較大的海中動物也許比較不易受到海嘯的損害。佛羅里達州港灣海洋研究所海中哺乳動物專家波沙特表示,如果這些較大型的海中動物是在深海中,牠們就可能逃過立即的麻煩。

他說:「只要牠們在夠深的海水中,我會賭牠們大多數都已遠離海嘯侵襲之處。動物比人對這些情況更為敏感。牠們能從海浪感覺到壓力的變化。」

然而,布蘭納德指出,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威脅。例如,此次海嘯沖刷到海中的大量破碎殘餘物現在對大小海中生物都構成一個不斷存在的危險。自暴風侵襲的漁船拋棄的漁具可能要幾年後才會腐化,一旦沉入海底,漁網可能會纏住海豚和瀕臨絕種的棱皮海龜。

布蘭納德說:「任何呼吸空氣的海中動物都特別容易受到這些殘餘物的傷害。」

被海嘯沖走的巴士、汽車和其他金屬物品等殘餘物會在海中溶解,也許會加速靠鐵茁壯成長的綠藻繁殖,這可能會壓縮珊瑚等其他海中生物的生存空間。最後,沿海的任何大型物品都可能進一步侵蝕海底而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布蘭納德說:「在海底任何東西都會被浪潮移動,那可能讓它們像水中推土機一樣橫衝直撞造成破壞。」

相關新聞
印尼亞齊災況慘不忍睹 慈濟設立關懷站慰問傷痛
伊「炭疽夫人」命垂危
美軍否認“炭疽夫人”命危
西非象鼻魚放電現象提供神經生物學研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