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關注全球失衡 高油價恐引發全球性通膨

【大紀元10月1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七日綜合報導)二十國集團 (G20)財金首長年度會議剛在中國落幕,全球失衡問題成為會議討論的主要焦點,反倒未觸及外界原先關注的人民幣議題;而在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葛林斯潘及歐洲央行(ECB )總裁特里謝考量升息之際,G20也認為,油價高漲可能助漲全球通貨膨脹。

昨天出席北京近郊香河舉行的G20財金首長年度會議後,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說:「與會央行首長均表示,維持國內經濟的物價穩定為其職責所在,此點獲得極普遍的共識。」

隨著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暴漲49%,迫使廠商調漲產品價格,各國央行總裁已升高對抗通膨聲浪。特里謝指出,通膨在2006年可能超過歐洲央行的上限。通膨隱憂促使歐洲央行在5年以來首度啟動升息的可能性加深。

另一方面,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11日發布的9月份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 (FOMC)會議紀錄指出,物價風險「似已增加」。

澳洲共和銀行(Commonwealth Bank)首席經濟專家Michael Blythe說:「油價高漲,如果持續居高不下,意味任何降息行動將踩剎車,且可能引發全球刮起升息風。」

甚至日本央行總裁福井俊彥也預估逾7年的日本通貨緊縮可能在今年告終,將促使日銀調整行之4年半對經濟注資和維持利率趨近於零的貨幣政策。

G20表示:「我們關切油價長期處在高檔和波動,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壓力升高,經濟成長放緩,以及造成全球經濟動盪。」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8月30日曾創下每桶70.85美元的歷史新天價,上週五收在每桶62.63美元。

日本財務大臣谷垣禎一在G20會議上指出,油價是全球經濟的主要變數,且是最大的疑慮。

根據G20的會後聲明,全球失衡是這次會議的主軸,而其中包括美國的貿易赤字改寫歷史新高紀錄,美國和日本龐大的預算赤字,以及歐洲經濟成長緩慢。

G-20聲明說:「我們決心落實必要的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以及加速結構性改革,以解決這些全球失衡現象。」

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上月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也表示,部份失衡現象已達到「前所未見」的水準,亟需「各國的經濟對策」因應。

不過,G20會後聲明並未明白述及中國在7月21日決定鬆綁人民幣固定美元匯率,與七國工業集團G7在9月份發表的會後聲明迥異的一點是,G20也沒有呼籲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或是人民幣交易進一步向市場機制靠攏。

儘管過去一週以來,美國財政部長史諾不斷拉高分貝,敦促中國放手讓市場機制決定人民幣匯率,不過,據特里謝說,主要會議並未討論到中國的匯率問題。

相關新聞
因應油價飆升天然氣汽車問世
國際油價明年仍將維持每桶60美元上下
台股低迷 9月台整體券商虧損近28億元
澳洲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