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壇百歲作家巴金在上海病逝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5年10月18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名作家巴金在北京時間10月17日晚間逝世。據官方的新華社報導,巴金1999年2月因感冒發高燒,6年多來病情不斷反覆,終因癌症等病因,不幸逝世,享年101歲。新華社用“文學巨匠”、“文學豐碑”,和“長明燈”等詞彙來形容巴金對中國文壇的貢獻。

美國紐約時報星期二在訃告版以較大篇幅刊登了巴金辭世的消息。該報稱,巴金和魯迅、茅盾以及老捨一道,記錄了現代中國的動盪和覺醒。

中國青年報援引上海巴金研究會會長、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的話說,巴金堪稱五四新文學時代的最後一位大師,他的逝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劉曉波:巴金文學生涯兩階段*

獨立中文作家筆會現任會長、居住北京的獨立評論人士劉曉波把巴金的文學生涯分為1949年前和1949年後兩個階段。他說:“1949年之前,他年輕的時候靠著激情,創造了激情三部曲,特別是《家》,對中國當時的青年一代的思想啟蒙影響是非常大的。”

除了激情三部曲外,巴金還在1949年前創作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以及《寒夜》、《憩園》和《第四病室》等文學作品。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曾擔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學青年。

1949年共產黨建立政權以後,巴金步入官方階層,歷任中國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巴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過政治迫害。

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長劉曉波認為,1949年以後,巴金基本上就不再是一位作家意義上的文化人士,他更多是以執政當局的“統戰對像”而存在。他說:“1949年之後,他起的作用更多是政治花瓶,是裝飾性的。作為一個文學家,49年之後的巴金已經死去。”

*余傑:巴金百年曆程濃縮痛苦掙扎*

中國作家余傑認為,巴金在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百年曆程濃縮了中國知識份子的矛盾、痛苦和掙扎。余傑認為,悼念巴金最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讚頌巴金對中國文壇做出的貢獻,而是傳承巴金倡導的為人和作文精神。余傑說:“比如他所強調的說真話,特別是作家要說真話。但是就國內的現狀來看,真正說真話的知識份子可以說是寥寥無幾。還有他所倡導的懺悔意識,這個也是中國知識份子和中國人中非常缺乏的一種精神品德。”

巴金在晚年創作了具有回憶錄性質的五卷本《隨想錄》並倡導建議一座中國文革紀念館。

相關新聞
李泰祥完成新作狩獵 下月和十方樂集首演
中國著名作家巴金在上海病逝
巴金﹕希望建文革博物館 還原歷史真相
巴金“活得最苦的老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