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 (6)

侯念祖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阿同師看到阿慶那副急切的表情,和先前拘謹的樣子判若兩人,不覺有趣了起來;但是轉瞬間,他又擔心這個徒弟貪多嚼不爛,於是便正一正臉色,十分嚴肅的對他說:

「我的功夫不怕人家學,就怕學不來,可是你要答應我,你本來要學的功夫還是最主要的,雖然雕刻也是作木這一行中的一部份,但是總不能樣樣都學、樣樣學不到家,所以你以後只能在空餘時間才能學這個雕刻,要不然,我可是什麼也不會教你,你知道嗎?」

阿慶聽話的頭了點頭,從這一段日子以來,他也越來越有感觸,深覺作木這一行在技術上是永無止盡的,阿成師的父親對阿成師叮嚀的那番話:「學技術就像修行一樣,是沒有完成的一天的,只要還活著的一天,就要不斷的督促自己、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果然是越想越有道理、越真切;現在聽到阿同師又這麼說,心裡委實有些擔心,擔心自己真的會「樣樣學,又樣樣學不到家」。然而對於阿同師那出神入化的雕刻功夫,阿慶又不捨得放棄學習的機會。

僅僅為難了一會兒,阿慶轉瞬又想:「只要自己絕不減少學習原本功夫的時間,再利用多餘的時間出來學雕刻,應該是不會錯的。」

就這麼一想,阿慶下定了決心,堅決的對著阿同師點點頭,說:「師傅,你放心,我不會荒廢原本應該要學的功夫的。」

看著阿慶不過十二、三歲的童稚臉孔上,竟瞬間略過一絲成熟、果斷的神情,阿同師心裡突然有些震動,先前所帶著的那一點兒捉狹心態,現在不但一下子消失無蹤,反而還讓阿同師感到些許慚愧。

就這麼的,阿慶開始向阿同師學習雕刻技藝,而他也確實履行當初的承諾,利用空餘的時間才來學習雕刻。所以,在這個淡季裡,在大家按時下工回家以後,阿慶自己一人依舊留在作坊中「加夜班」,為的是把握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更多的功夫。

也正因為這樣,後來除了雕刻之外,阿慶以這種「把握時間、不斷提高」的精神,又讓他逐步的學習到了髹漆的技術。於是,當時幾乎已很少見到的、一個木工同時兼具木作、雕刻與髹漆等等三種技術,卻又在阿慶身上實現了。

4‧
在阿慶的苦修下,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一天早上,頭家師父將阿慶叫到作坊旁的家裡去,一開口就對他說:「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剛剛還在磨著刨刀片、雙手濕淋淋的阿慶一臉茫然,心裡暗忖著:「媽祖生早就過了,魯班公生日也才剛熱鬧過,會是什麼日子呢?」他對頭家搖了搖頭。

頭家詫異的看著阿慶,這幾年下來,他知道這個學徒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幾乎是沒有什麼心眼的,「不過,他難道真的沒有算日子嗎?」頭家還是有點難以置信。

「呵呵,你這個憨孩子,只會過日子,不會算日子嗎?」

阿慶還是愣頭愣腦的站著。

頭家知道再這麼耗下去,終究是沒辦法從這個學徒口中擠出一個字的,所以乾脆接著說:「從你學功夫開始,到今天剛好三年四個月,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你算說是出師了…奇怪,生眼睛沒看過像你這種學徒,別的學徒自己都將日子算得好好的,真的不知道你是真傻還是假傻。」

嘴裡雖然這麼說,但是頭家心裡明白,這個學徒是真的沒有把這個日子放在心裡的,因此,先前所做的決定就更堅定了。

阿慶這才會意過來,原來從今天開始,他就可以脫離學徒的日子了。在那時,雖然每個學徒所學到的功夫程度並不一定,但是這個出師的期限卻是一定的,也就是說,在學藝期滿之後,學徒們就可以告別這段沒有工資的日子,可以開始領取自己付出的勞力所應得的報酬了–當然,這還得看有沒有頭家願意雇用他而定。

學徒期滿了,但是阿慶反而有點兒茫然,雖然做學徒沒有工資可以領取,但是阿慶每天卻過得很充實、也很滿足,他確確實實的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感受到自己能力的不斷提高。

「再來要做什麼呢?該到哪兒去呢?」阿慶完全沒有想到三年四個月就這麼的過去了,他對於出師之後要做些什麼,是一點兒心理準備也沒有的。

這個小鎮雖然以培養木工師傅而聞名,但是也正因為木工師傅出得太多、而小鎮裡並無法完全吸納,因此不是每一個出師之後的學徒都能夠留在鎮上開始他們的木工生涯的。

「你再來有什麼打算沒有?」頭家這句話恰好不偏不倚地敲在阿慶的心坎上。

「沒有…」阿慶搖搖頭,一雙手不安地在背後搓著。

「要不然這樣好了…咳…咳…」

頭家清清喉嚨,絲毫沒有發現阿慶的無措,繼續說著:

「如果你還沒有想要去的地方,那要不要繼續留在我這兒做師傅?」

阿慶的心「砰」地一動,連頭家都看到他的身體突然震動了一下,阿慶沒想到,頭家竟然會將他留下,他急忙地點頭,讓頭家看得心中大喜。

「好!那我們就這麼說定了,從明天開始你就按照做件的來算工資。」

接著頭家別過頭去,指著身旁的一個工具箱對阿慶說:

「這是我送給你出師的禮物,東西都是新的,所以還不太好用,不過用一陣子就會順手了。」

阿慶喜出望外,這是他生平第一件屬於自己的財產,而且,有自己的工具也象徵著他終於成為一個可以自立的師傅了。

他立刻向頭家不斷的鞠躬道謝,那股夠嗆的興奮勁兒讓頭家更加的高興。

抬著那一箱沈重的工具回到作坊裡,幾個相處得好的師傅和學徒紛紛圍攏過來,向出師的阿慶道賀。

「阿慶仔,恭喜喔,再來要去哪兒賺錢啊?」一位師傅笑嘻嘻的問他。

「頭家說要留我在這兒做!」阿慶興奮地對這位師傅說。

「什麼?你要留在這裡啊?」突然有人冒出了這樣一句話。

阿慶往話聲處看去,原來是阿和伯,阿和伯以前也曾是木工,後來和人家做點小生意賺了些錢,就不再做木工這一行了,但是由於他善於交際,父子兩代又都曾經做過木工,所以有些作坊頭家會拜託阿和伯幫他們「牽」師傅。

「恁頭家叫你留,你就留啊?」

不知道阿和伯說這話是什麼用意,於是阿慶也只能點點頭。

「你真傻喔,像你這種功夫,人又勤勞,年紀又小,可以幫頭家多賺一點錢,四處都有做頭家人的想要請你,你怎麼不去外面再多探聽一下呢?」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年時代就參加學生反對運動的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教授侯念祖博士回憶當年說:「反對運動就是一味的要反對政府,當時也接觸過馬克斯思想,去年我讀了『九評共產黨』這本書以後,把我以前對共產黨的想法完成否定了,因此為了要告別馬克斯,我還是上網辦退黨。」對於有人質疑退黨人數統計的正確性,他以現身說法的語氣說:「我有上網聲明退黨的經驗,聲明文要經過審核的,而且中國大陸的黨員有的不會上網,有的上不去網站,因為被中共封鎖了,所以到目前300萬退黨的人數,實際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 前記:本文作者過去十多年來曾積極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1990年時的「野百合學運」,作者時為東海大學校際代表,並因此成為進入總統府的請願學生代表之一,之後並曾擔任「全國學生運動聯盟」中區召集人,此後積極參與各項運動,並曾自詡為「左翼」知識份子。2005年初,《九評共產黨》出版後,作者在理性慎重的思考下,毅然向「左翼」思想告別,也緣於此,曾和部分過從密切的「左翼」朋友們有過一場對話。這封信,是在7月初接到這群朋友們「釐清組織關係」的信件後,對於他們的回覆和對話嘗試。以下信件中人名和組織名稱略去。
  • 在九三軍人節前夕,本報於台中縣太平市建國里活動中心舉辦了「抗戰勝利60週年,還原歷史真相」的九評座談會,座談過程凸顯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此次座談由國立霧峰農工教務主任邱添喜主持,邀請到的與談者有亞洲大學助理教授侯念祖博士及前上海醫科大學小兒科主任聶淑文醫師。
  • )韓國女星沈銀河前天宣布下月18日下嫁男友池尚旭后,韓國傳媒紛紛向她的未婚夫大起底:准新郎家底丰厚,有兩個妹妹,是家中的長子,其父親擁有數百億韓圓的企業,他在著名延世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并在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精通英日語,曾任政府机构的建設研究員,他的名字在网上搜查率更打入十大。而他本身對健身甚有心得,去年5月,他曾出版健身書,介紹健身秘訣。
  • 由於一些歷史的因緣,這個鎮上以木工為業者非常的多,其中,八十九歲的阿慶伯,是最受到老老少少眾多木工們的推崇與景仰的。阿慶伯為人謙遜、隨和,而且在技藝的水平上,更是其他木工們所崇拜的對象。雖然在木製家具的製作歷史上,木工、雕刻以及髹漆很早就因為分工的緣故而分開製作與傳授了,但是阿慶伯卻一身兼具了這三種專長;不只如此,興趣廣泛的阿慶伯還專長於古詩詞的創作與吟唱、中醫醫理與藥理、周易風水勘輿等等,甚至這個鎮上許多廟宇在興建之時,都還是請阿慶伯幫忙設計與監工的。
  • 有過一年在師父家打雜當奴僕經驗的阿慶,這會兒隱隱約約的明白了,師傅們也是在觀察他、磨練著他,看看他是不是個可造之材。想通了這一點之後,阿慶做的更起勁了,心裡剩下那一絲的委屈感覺也消失了,他每天在作坊中提起精神專注的注意著師傅們的動作,只要哪一個師傅一抬頭,他就飛快的跑到他面前,聽候師傅的差遣;慢慢地,許多工作也不必等師傅號令,他就知道該怎麼做、做些什麼,雖然師傅們嘴上不說,但是阿慶可以感覺出來,師傅們對他的態度比起剛開始時要和善的多。
  • 幾個月過去了,聰明的阿慶陸續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刨刀和鋸子的基本功夫,也學會了幾項較小件的生活用品--像是肥皂籃、畚斗和小圓椅--的製作,師傅們都很喜歡阿慶做的這些小東西,這些小玩意兒雖然只是附送給訂製整組家具做為嫁妝的顧客的贈品,但是贈品做的漂亮,總是也有些錦上添花的效果。
  • 吃了幾口麵後,阿成師停下筷子,看著阿慶,開口說:「你知道我的父親和伯父是從唐山過來的木工師傅吧。」阿慶不知道阿成師為什麼突然說起這檔子事兒,不過阿成師的父親文林師和伯父啟林師過去是這個小鎮上非常有名氣的木工師傅,他們的故事早已是鎮民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因此阿慶便點了點頭。
  • 中秋節過去了,作坊內開始更加地忙碌了,每年中秋節過後,就是做木這一行業的大月,因為從中秋到黃曆年前,是遷居與結婚的旺季,新居需要家具、結婚更要辦理嫁妝,所以從中秋之後,店裡訂貨的顧客從未有一日間斷,每天也都有像是出不完的貨;師傅們每天都要加夜班趕工,徒弟們當然也不能閒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