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威脅升高 防疫刻不容緩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十九日電)國際間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逐步蔓延,專家擔憂病毒突變,引發全球性人類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威脅人類健康。台灣至今仍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國,面對疫情入侵風險升高,加強防疫已經成為主管機關與民眾刻不容緩的課題。

家禽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感染雞、火雞、珠雞及其他鳥類的病毒性疾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定義,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是由帶有強毒序列H5 或H7血清型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但病毒的強弱必須經臨床症狀及實驗室診斷分析確認。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是家禽高死亡率病害,家禽受感染後常會出現精神差、頭頸震顫、食慾廢絕、不願移動、步履不穩、雞冠發紺等臨床症狀,死亡率可達百分之百,導致家禽產業重大損失。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最早是在1878年於義大利發生,近年來突然在歐洲、美洲、非洲及亞洲現身,2003年時入侵荷蘭、比利時及德國;2004年時美國、加拿大及南非傳出疫情,並肆虐南韓、日本、中國、香港、越南、柬埔寨、泰國、寮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及印尼等國均淪陷,除了日本及南韓外,其餘地區至今仍為疫區,今年北韓、俄羅斯、哈薩克、蒙古、土耳其及羅馬尼亞也傳出疫情,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陰霾籠罩全球。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不僅是家禽的毀滅性疾病,也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人畜共通疾病,1997年香港首次發生病毒傳染給人的病例,造成6人死亡;自2003年迄今,泰國、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國也發生人類感染的病例,已有60人死亡,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流行病學專家的高度重視。

專家擔心,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可能突變成可以在人類之間擴散的新種病毒,引發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後果將不堪設想。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威脅升高,陳水扁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衛生署報告指出,禽流感病毒若基因突變而導致全球性人類流感爆發,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全球將有200萬至700萬人死亡,根據模擬,屆時台灣可能有530萬人感染、7萬人住院、1萬4000人死亡,衝擊遠超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謝快樂指出,依過去慣例,水禽候鳥帶來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後,病毒數量增加,才傳播給陸禽,而且病毒還須經過一段時間重組變異才會變成強毒株,最後才會爆發疫情,但現在似乎看不到潛伏期,國外的案例幾乎是候鳥一過就爆發疫情,令人擔憂。

謝快樂並指出,國際專家提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傳染途徑演變的多種可能性,過去的模式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傳染給豬,病毒在豬身上重組後,才傳給人,接下來才可能人傳人,但未來是否演變為人感染流感,又感染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人身上重組,或者是病毒直接進入人體,直接變成人傳人,沒有人敢斷言。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陰影籠罩,人心惶惶。行政院長謝長廷指示採取阻絕病毒於境外、邊境檢疫、查緝走私、社區與個人健康檢查等四大防疫策略,並呼籲民眾配合防疫。農委會強化各項防疫措施,但現階段最擔心候鳥帶來病毒。

農委會主委李金龍指出,台灣鄰近國家均為疫區,加上最近正值候鳥南遷渡冬季節,台灣位於候鳥遷移必經之路,應做「最壞的打算但最好的準備」。農委會已委請野鳥學會加強對候鳥監測,目前在台北、宜蘭、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澎湖及金門等地採樣監測候鳥排遺,所幸並未檢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

除了加強監測候鳥外,農委會協調海巡署及海關加強在機場、港口查緝動物走私,防範病毒循不法走私管道入侵;另一方面,農委會補助養禽場及養豬場設置圍網,防止疫病傳播。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緊繃,近來已出現恐慌氣氛。農委會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是好的,但不必過度恐慌。政府與民眾共同落實防疫措施,才能達成最佳防疫效果,進而確保國人健康及家禽產業永續發展。

相關新聞
聯合國警告:非洲也可能爆發禽流感
匈牙利禽流感疫苗試驗結果良好
家電抑菌 大吹香草風
世界觀光組織擔心禽流感疫情遭過度渲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