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人車輛大賽 10月8日決勝負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0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美國先進國防研究計劃局(DARPA)主辦的「2005年度大挑戰(Grand Challenge 2005)」機器人車輛競賽將於10月8日在內華達州的沙漠與山地進行決賽,冠軍可得獎金200萬美元。

「大挑戰」為美國軍方贊助的競賽活動,旨在刺激可軍用的無人駕駛車輛技術的創新。要求車輛須在無人駕駛或無遙控的情況下,行駛通過競賽場抵達終點。五角大厦希望藉本活動實現於2015年將三分之一的地面軍用車輛變為無人化的目標。

參加2004年3月首屆大賽的34組車輛令人扼腕地全軍覆沒,沒有一輛抵達142英哩外的終點。多數駛出跑道或突然停止,甚至被纏在鐵絲網內。去年「沙漠風暴(Sandstorm)」跑得最遠,但也的只行駛了近十二公里。18個月後之今日,DARPA已將奬金由100萬美元提高至200萬。

但今年的賽事頗令人期待,目前已有將近200組參賽者,共來自美國37個州及3個外國隊伍,是去年的兩倍。參賽者除去年捲土重來的隊伍外,本屆更加入了電腦程式設計者、機械工程師、大學學生、飇車族及越野迷等各路人馬,多數有企業贊助,集合了產、官、學、研各界資源。

各參賽組紛紛應用人工智慧科技,配合全球衛星定位(GPS)導航、雷達、雷射、各式感知器及攝影機等設備,將資訊饋入電腦運算最佳路徑,以閃躲陷坑、溝渠與沙漠中散佈的巨礫等障礙物。

競賽車輛有各式改裝的運動多功能汽車(SUV)、增強型客車、全地形越野車、大型軍用卡車,甚至有摩托車。

DARPA的官員及許多小組領導人都相信,今年的競賽應更為激烈。在高額的重賞之下,有些車輛在美國西南沙漠的測試中曾創下無人行駛數百英哩的紀錄。去年賽事所在的摩哈維沙漠(Mojave Desert)地區也變成了練習場。

主辦單位表示,雖然獎金豐厚,但本屆的起點也是終點的普利姆鎮(Primm,位於內華達與加州邊界地帶)及其週邊所構成的競賽場總長度約150英哩,將更為刁鑽與艱鉅。預料本屆的機器人車將面臨塵土與砂石路面、操控於山間曲折路徑、擠進隘口、閃躲人工與天然的障礙物,或須行駛於乾河床地形等難度。

DARPA的計畫主任德瑟(Anthony Tether)希望本次挑戰能有一輛機器人車奪下獎金。於10小時內第一個穿越150英哩賽程而抵達終點的車輛,便是贏家。如果今年仍無車輛可通過考驗,DARPA可能會再辦一場,並將獎金提高至400萬美元。

在進行所謂的「大挑戰」決賽前,已有43個隊組入圍進行於9月28日在加州馮塔納(Fontana) California Speedway賽車場所舉行的平路準決賽。準決賽路程長2英哩,競賽車須留意速度應付彎道;尚須通過100英呎長的隧道,考驗其暫時失去GPS功能下的表現。前20名才可取得決賽資格,本週DARPA將公佈進入決賽者名單。

去年表現最好的車是綽號為「沙漠風暴」由Humvee所改裝的越野車,係來自匹茲堡的卡內基-麥倫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今年該校推出兩組參賽,其隊組名紅車隊(Team Red),除改良版的沙漠風暴外,還有一輛由悍馬車(Hummer)改裝名為H1ghlander的無人車。H1ghlander於準決賽中以約10分鐘的佳績抵達終點,但可惜車身與障礙物略有擦撞。

另有一組被看好的後起之秀,為史丹佛賽車隊的「史丹利(Stanley)」,係由福斯的Touareg所改裝,測試時曾在亞利桑納的沙漠中創下不間斷無人行駛200英哩之紀錄。

該輛具有自主性的機器人車採用「電路驅動(drive-by-wire)」技術,其中利用電路板上的計算機來控制方向、剎車及其它動作。因此,得以省略許多機械傳動的連桿件。此外,它還配備了特殊的感知器可測知障礙物的存在,並配合三次元攝影機將信息傳入電腦分析,由電腦來區分岩石和風滾草,或判斷深淵是否可越過等。「史丹利」在準決賽的表現不俗,亦於10分鐘內以幾近完美的表現完成2英哩的無人行駛。

多數的參賽者都認為各組決勝的密秘武器就是電腦的人工智慧運算程式,完善的程式可根據所得資訊研判出最佳的路徑,進而避開危險地點。

「大挑戰」決賽的路線目前尚是機密,必須到開賽前兩小時才會公佈,屆時DARPA提供每個參賽組一片光碟,內含確實路線的GPS座標資訊。10月8日的賽事應是精彩可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相信孩子有智慧
日本新機器人 管家秘書兼保全
東南技術學院行走機械人  獲以色列業者青睞
南韓擬研發機器人部隊  在地雷區服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