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專家指禽流感已在中國生根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六日電)禽流感步步進逼,剛被美國時代雜誌封為「禽流感獵人」名號的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直言,禽流感已在中國生根,一旦不斷爆發新的個案,香港一定避不了。

星島日報今天刊出的一則專訪中引述管軼的話說,影響禽流感病毒生存的兩個因素包括溫度和濕度。在攝氏十五度以下,病毒能存活一段較長的時間,又能傳播得更遠,夏天反而好一點。他預料,在冬季後疫情會更嚴重,屆時中國每個省市都會爆發,包括華南地區。

他指出,其他高病發國家如越南、泰國和印尼等,由於空氣濕度高,因而使得病毒更為活躍而不斷出現個案。

對於有人質疑中國僅有數宗人類感染禽流感確診個案的數字是偏低,管軼坦言,他也相信中國實際感染的人數比公佈的要「多出少少」,也許「可能偵測不到,但是中國政府慢慢會告訴你。」

他又說,有別於俄羅斯、土耳其和羅馬尼亞等出現禽鳥感個案的國家,中國屢屢出現的個案與候鳥遷移的關係不大,「這個病根本在這些地方生了根。」

與中國僅有一水之隔的香港,米埔的候鳥一度被認為很可能成為傳播禽流感的「元兇」,管軼卻有另一套看法:「米埔才只有幾千幾萬隻候鳥,中國供港的雞一天就有兩、三萬,你說哪一個影響大一點?」

他說,一旦鄰近地區紛紛爆出新個案,香港也無法獨善其身。

一向敢言的管軼,狠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膽小,遲遲未推行中央屠宰,「從科學的角度看,早做一定比遲做好,香港也會安全一點……我早幾年就說一定要做了,但是政府很膽小,被人阻撓就不做,一旦有人受感染死了,要找誰負責呢?死者的家人去向誰索償呢……禽流感說到底,就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眼看近日香港市民瘋狂搶購被指能防治禽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和口罩、消毒藥水、甚至中藥等,管軼表示,這只可能有一點用,「最怕是現在搶購一空了,日後一旦真的出現爆發,所有物資都用不到了」。

不過,他也讚揚港府監察疫情的系統良好,香港暫時未爆發禽流感,政府應記一功,香港市民不須過於驚慌。

相關新聞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鄒家成涉未經授權轉寄投訴信 辯方質疑法例無禁止
林世雄稱有信心任內解決港網約車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