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就有桃花源(1)告別煩忙

第一章1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工作這麼多年,賺到了什麼?

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忙碌、煩亂、疲憊與焦慮難安等等,難道這就是工作的目的,當然不是,但又不得不工作,該如何是好?這些年來,我確立了一項標準,把工作當成享受生活的介質。

這麼想工作便變得很有意思了,它成了一種謀生的手段,優質生活的憑借,豐富人生必要等等;歐美最近吹起了一股時尚,把工作界定成為美好生活的橋樑,大約就是這種意思了,工作的意義不再只是填塞肚子,而是編織優雅生活,開始呼籲人們不該一味的工作,而是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了現實的平衡,懂得累了喊停,倦了休,千萬不可以太累了,以至於沒有時間與體力享受生活。

專家強調,太過疲倦必定是生活的失敗者;不會生活,再多錢財有何意義?頂多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狗臉歲月。

不久之前,我與一位在媒體界頗為有名的朋友一起用餐,他便有些感傷的告訴我,工作不行,不工作也不行,簡直像個傀儡;傀儡一詞讓我心中一驚,難道這就是他這些年來光鮮的背後真正的原形;工作如果成了一種不得不然,那便是苦果了,我只能想像他一定天天扡著沈重的步伐,進到攝影棚,開機錄影,關機攤下,收工回家,睡醒再開工;這些體會我比別人知之更詳,我在多年之前,也曾有過一段這類的荒唐歲月,為了一種叫做「曼令」的東西,賣著命,差點因而小命不保,心理的聲音早早戰鼓顪催的提醒我,需要好好度個假,但我總有一大堆理由掩飾自己的職業倦怠。

慢性疲勞長期侵蝕我的生活,醒來一杯濃茶,想睡了又一杯,一杯一杯再續杯,彷彿吸毒者,不喝它還有一點點戒斷症候群,渾身不自在,其實我早就心知肚明,在我離職之前的五年,便已幹不下去了,為何再等五年,我也說不上來,人生本來就有諸多無奈,我們被某些傳統觀念束縛著,後來才發現這些全是自欺欺人的障眼法,終於清明開來。

再回頭書寫一系列關於生活的書時,才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許多人,甚至愈來愈多人與我一樣有著疲倦的經驗,剛入壯年,便猝不及防的進入人生的冬天,而且這些症狀廣泛的發生在各行各業之中,即使替人看病的醫生,幫人醫心的心理專家也逃不過魔掌,老師、歌手、社會工作者亦復如是,年齡則從五十歲下修到廿五歲。

我驚訝的發現,心理專家布魯斯.洛德的說法:「一旦進入了社會的框架之中,生活便失去意義,倦怠感便隨而來。」我甚至被它非法占據了,出現了如下的症狀:

.愈疲倦愈投入工作,而且達到百分之一百二十。
.精神抖摟出門,精神萎靡回家,最後成了惺忪出門,迷糊返家。
.沒有自己的生活。
.很長的時間不會笑。
.日以繼夜的工作。
.很少獨處。

我明白根本不妥,卻又無法自拔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工作、工作,再工作著,孤寂、無助與不安感,一再狂襲而來,竟找不著一個人訴說,更慘的是,我本身就是坐在診療室的一角,聽人吐納苦處的人,沒有人相信我也需要有人傾聽。

倦怠感的降臨一度使我沮喪,我一直以為它該與我絕緣,但還是來了,這些年來我逐日看清它的好意,原來這只是一種警示,讓你我了解,已到了下定決心的時刻,非好好做個盤整不可了,我視它如黎明前的黑暗,決心與它周旋,並且等待曙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想幫牛媽媽擠牛奶嗎?想自己製作清涼美味的「鮮奶冰淇淋」嗎?現在,我要帶你去一個仙境般的桃花源喔!
  •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梁君棣台北二十四日電)電影「亂世佳人」、電影動畫「鐘樓怪人」、經典卡通「湯姆歷險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源自於世界文學名著,為讓台灣國內讀者在盛夏讀好書,商周出版將這些流傳已久的文學名著重新編纂,讓讀者透過文字,感受文學名著的魅力,尋找心中的桃花源,並度過一個豐富的知識饗宴夏季。
  • 踩上自行車,悠遊在白河蓮田花海之間,一個恍如「桃花源」的藝術工作坊,竟在偏僻的轉彎處出現!
  • 對張林的印象,始於互聯網上。博訊的張林文集中,那一篇篇針砭時弊之檄文,對獨裁政府的批判一針見血;對時局時事的分析條理分明;對苦難中的中國下層勞動人民,則給予了極大的同情。讀來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唏噓不已。記得有一篇《苦難的中國人》,文中憶敘了作者在某個寒冷的冬夜裏,目睹菜民們艱難的為生計奔波的情景。作者的視線繞過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霓虹流彩的繁華大街,在這個虛假,浮誇,覆蓋錦繡的社會裏,把愛與同情獨寄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下的百姓。由此,作者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富有人道精神的作家。而在《曾經有個夢》這篇文章中,張林揮之不去的夢景,成於某個小小島嶼之上的,絕不是所謂隱者棄世藏身的桃花源,也並非知識份子成就虛擬理想的烏托邦世界。張林的夢想是在小島上建造人類的庇護地,給流離失所的人們一個重建的家園。他所關注的,永遠是世俗的苦難。他的向世之心,他的人本的精神,都使人感到,他所傳播的思想及理念是以捍衛人類生存和人性自由為最高目的。
  •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永珍三日特稿)搭著寮國航空雙螺旋槳的小飛機,從永珍往下看,混濁的湄公河蜿蜒流過泰、
  • 中原大學建築系所師生參與「教育部創造力學養計畫」,選定馬祖南竿鄉鐵板聚落。中原師生與居民同心協力,讓社區中的垃圾消失了,夢想中的鐵板桃花源正逐漸成形。
  • 澎湖縣民國九十六至九十九年實施方案今日出爐,澎湖縣長賴峰偉以「藍海策略」觀念期許,並提出「向不丹等小國學習幸福」的想法,希望澎湖的發展,以「幸福感」取代一般的「所得」等數據為目標,讓澎湖島成為每個人都幸福的「幸福的桃花源」。
  • 自由時報記者郭孟君/克羅埃西亞報導.攝影 因為一張網路上誤傳的照片,克羅埃西亞有如綠寶石般美麗動人的普利特維切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才在地球遙遠的這端打開知名度。真的到了畫面裡的風景,一邊搶在還有夕陽餘暉時拍照,我一邊在心裡下了一個旅遊記者很少會作的決定:下一次一定要提早一天住進來,然後起個大早,在晨光乍現、夜霧未褪的時刻,就走進這處美得太不真實的地方。
  • 探訪神秘的吳哥窟文化遺址,除了遊走於吳哥城內大小神殿外,還有一座神秘的桃花源,不容錯過,那就是位於城外北邊約52公里的荔枝山國家公園(Phnom Kulen Nation Park)
  • 誰還記得工作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好生活,我們廢寢忘食戮力工作的同時,卻迷失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