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 德國波爾單雙打封王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志達綜合報導)2005年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12月10日晚上在中國福州落幕,世界盃新科狀元德國好手波爾擊敗比利時老將塞弗封王。而在男雙決賽中,波爾/蘇斯的組合也擊潰韓國的李廷祐/吳尚垠奪下桂冠,波爾成了總決賽最大贏家。
女單決賽中,中國選手張怡寧以4-0擊敗新加坡李佳薇封后。而首輪淘汰中國郭焱/郭躍的跨國老將組合美國的高軍和西班牙的沈雁飛,以4-1擊敗韓國削球組合金景娥/金福來獲得女雙冠軍。

這可說是乒球比賽中國隊選手贏得獎項最少的一次,僅獲得女單一面獎座。持外卡參賽的男雙組合王勵勤/陳?在四強中敗給韓國的李廷祐/吳尚垠、女雙組合郭焱/郭躍首輪即遭淘汰。即便有大環境的外因,不過選手未能正常表現的個人因素也難以一語帶過。
根據國際乒聯的規定,至少要參加過三大洲的比賽或六站比賽,排名列在前16的,才有資格入選單打總決賽;而雙打選手也必須參加四站以上比賽,排名列在前八。因為種種原因,中國選手大多在國內參加乒超聯賽以致今年參加的世界巡迴公開賽數量不足,四個項目中達到國際乒聯標準的居然只有小將馬龍一人。國際乒聯考慮到電視轉播和主場觀眾的上座率,給了東道主中國隊三張外卡,最後是由女單張怡寧,女雙郭躍和郭焱、男雙王勵勤/陳?、男單馬龍一起參加總決賽的角逐。
中國乒球國內賽事與國際賽事的矛盾一直以來都存在。保證國內賽事,固然提高了乒球的影響力,但是放棄了國際賽事,卻也讓選手少了很多大賽的機會。現在陷入了兩頭難顧全的困境之中。按照現在乒協態度看,集中在國內賽季的做法到2008年之前應該會一直堅持下去。這樣看來,明年的總決賽或許仍會出現眾多國手缺席的情況。

乒聯巡迴賽總決賽冠軍獎金25萬美元+大眾汽車一輛,這樣的獎勵應該很具誘惑力,這會吸引世界各國的優秀選手參加,能否參加基本上是各國選手的自主選擇。但是在中國,這就不是選手的意願所能決定的了,一切必須在全國乒協的策略與各項明暗角力競逐下由國家單位組織決定。球員的成功,是動用了中國舉國體育裏能夠動用的一切資源和力量,而在其他國家,多數選手遵循的是體育的本質,用政府有限的資源和自己的條件練。球員安排參加什麼賽事是自主的選擇或是國家策略的棋子,要想體育歸體育或是不受政治的掌控與左右,哪一種制度真的很有關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選手包辦乒乓球4金牌
馬琳勝王皓再與格林卡爭標
馬琳四比二勝格林卡稱王
北美體協乒乓賽 男女老少齊上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