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第六章4〉:教孩子開放思考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

智力高的人創意佳?答案是否定的。從很多研究發現,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創造力反而平凡,有些高度創意的孩子,智力很中等,愛迪生、愛因斯坦便是實例。

智力與先天有關,但創造力則可以來自學習。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先生,形容別人的父親是那種只會問,那隻鳥叫什麼名字,那朵花學名是什麼的無趣傢夥,而自己的父親則叫「創意先生」。

看見兩隻鳥停在樹上,費曼先生的父親多半這樣提問:「那兩隻鳥在樹上搞什麼飛機?」費曼的答案更有趣,他說:「吵嘴」、「放屁」、「談戀愛」、「比賽吹牛」,答案無所不有,爸爸從不生氣。

費曼先生的諾貝爾獎,父親有一半的榮耀,因為給了費曼先生充足的思考力、想像力與創造力。

林太乙女士形容他的父親為「不知道先生」。問他問題,他老愛說「不知道」。不知道不是推諉,而是引導他們閱讀更知道的「百科全書」。

心理學家說,腦袋真的不管用,只能負責記憶與遺忘兩件事,記了就忘,忘了再記;如果腦袋不用來思考,那個人鐵定很笨,因為記憶的東西永遠記不完,記不牢。

不知道讓人什麼都知道。

有一個小孩說:六加六應該是十一
有一位老師說:不對、不對,十二才對,答十一的人,零分。
另一位老師說:有趣哦,你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孩子說:五+五是十,六減五是一,十加一等於十一;老師說,答案不對,但想法很有創意,給九十七。
後來這個小孩,成為世界有名的數學家,解了很多難解的數學懸案。

每次演講,總有聽眾很想問我親身的教養經驗,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考問,一來想知道我是怎麼做的,一來想瞭解我有沒有遇上什麼問題,於是他們會接著問,你的理論你自己實踐否?

這些問題我樂於回答,因為我永遠是自己理論的服從者,但是遇的麻煩卻也不一定比你少;孩子有的古怪精靈,我的孩子一樣也不少,你的孩子是麻煩精,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更需要「創造」。

布朗寧說(E.B.Browning):「成功的絆腳石不是缺乏智力,而是沒有創造力。」

這樣的例子的確屢見不鮮,被喻為超級天才的愛迪生,縱橫發明界,號稱五百年來無人發明能出其右者,憑借的並非智慧卓越,他甚至被認為是學習障礙者,學習成績糟糕透頂,難得有一科及格,他的成功其實來自源源不絕的創造力。雕塑泰斗羅丹,一再出現令人驚嘆的符碼,他的作品件件充滿創意,求學期間,他的成績很難入流,但是洋溢創造活力的想法,卻全部流入作品之中,成為世界藝術文明的資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這些人都不一定是高智慧者,但卻是高創造力的人,不喜歡墨守成規,懂得固執己見,堅持到底。

與其說他們是成功者,不如說是圓夢的人!

智力也許可以換來成績,但無法換得成就,而創意則不單如此,它們是一種愈磨愈光的能力,大約四十至五十歲才到達第一高峰,五十至六十歲之間是第二高峰,創意愈老愈足,這也間接証實了,為什麼富蘭克林何以能在七十八歲高齡發有「花鏡」,佛洛依德的創作力,愈老愈豐富;因為創意與「生活質量」有關,生活不豐富的善用智力者,無法積累生命經驗,它激出火光,點亮大腦活細胞,甚至有研究指出,背得愈多的人,大腦死得愈快,言下之意是,背誦是創意的殺手,這也說明瞭,台灣的孩子為什麼都能讀,卻難以活用的主因。@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評論